每日經濟新聞
洞見

每經網首頁 > 洞見 > 正文

京滬試點共有產權住房 全國性推廣還遠嗎?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08 23:24:54

“租售并舉”、共有產權等住房供給側的制度創新,除了順應需求,豐富住房供應體系外,最重要的意義是,它們給新市民、非戶籍人群“扎根”城市一個可觀的預期、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那就是,不僅可以通過體面的、低成本的租房,在城市順利安頓下來,還能夠通過共有產權住房,成為城市的“有產者”。

每經編輯 李宇嘉    

李宇嘉   

國慶期間,筆者回到老家(西北某三線城市),與業內人士交談發現,不管是下屬縣市的居民,還是鄉鎮(村)村民,不少人非常向往城市。進城打工、進城陪讀、進城養老或進城給子女帶小孩等,近年來是普遍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群剛進入城市,租房是普遍選擇。但是,凡在城市居住超過3年的,都會考慮告別租房,想方設法買房。一些高收入的人群買商品房,部分低收入人群買無房本的拆遷安置房,甚至小產權房等。據筆者了解,“扎根”城市是他們買房的主要訴求,高房價、高生活成本,這是他們選擇買低成本安置房、小產權房的主要原因。

像筆者老家這樣的城市,人口不過200萬,產業結構(以礦產資源、機械制造、農產品加工等為主)很傳統,大多數老百姓收入水平相對較低,但很多人買房訴求還如此強烈,遑論東部、中部城市?由此,筆者想到,“租售并舉”的住房新制度下,“先租后買”是理性的消費模式。問題是,借助政策扶持的租賃,這些新市民能穩定下來、安頓下來,但面對高房價和低支付能力,他們怎么實現買房訴求呢?購買無房本的拆遷安置房、小產權房等,貌似成為了“有產者”,但產權瑕疵將給未來產權功能帶來很多障礙、社會問題。筆者認為,共有產權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從9月30日起,《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開始實施。辦法明確,共有產權住房申請條件是“在本市無住房”、“在本市無住房轉出記錄”。同時,滿足在本區工作的非戶籍家庭住房需求的房源應不少于30%。

可見,共有產權住房重點滿足“夾心層”、“新北京人”的住房需求。老百姓關心的公共服務享有、轉讓條件上,辦法做了重大創新。首先,共有產權房屬于產權類住房,落戶、入學與普通商品房無差異,從而以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家庭購買共有產權房后顧之憂;其次,不動產權證滿5年的,可按市場價格轉讓,政府代持機構優先購買,代持機構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轉讓對象應為其他符合申購條件的家庭。

因此,從本質上講,購房者擁有的共有產權住房,在權益上與商品住房無任何差異,不僅享有住房附屬的基本服務,還能分享體現在房屋增值上的城市化紅利、城市發展紅利。與商品住房唯一的區別是,購房者以自己的支付能力,選擇購買的產權部分,這才回歸到了共有產權的本源。另外,產權份額劃分上,既可以是5:5,也可以是6:4,還可以是3:7。這樣,即便高房價,但折讓地價,以項目開發成本和適當利潤為基礎定房價,戶型限制(90平方米以下戶型至少占到70%)及產權共有等多方支持下,“夾心層”、“新市民”擁有產權住房的訴求可以實現。

顯然,共有產權住房的產權是非常清晰的,這樣就杜絕了過去經適房、限價房等保障房模式下,因產權不清而導致的尋租行為等。產權清晰,有利于厘清保障和市場的關系。對于購房者來說,其所擁有的產權部分具有商品房的屬性,購房者持有、交易、管理、處置和收益分配是自由的,這有利于房產自由流動和住房價值實現,激勵“夾心層”、“新市民”為住房夢想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土地讓利、價格優惠、產權共有、份額靈活降低新市民成為“有產者”的門檻。因為,高房價的橫亙下,“夾心層”、“新市民”從租房到買房的難度還是較大的。

北京住房供應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即大規模轉向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未來5年北京將新建150萬套住房,其中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分別建設50萬套和25萬套,合計占到住房總供應的50%。

同時,順應回歸居住屬性的住房頂層設計,土地供應也將在“價高者得”的“招拍掛”模式上轉型,從“夾心層”、“新市民”等群體的住房需求、公共服務“落地”需求出發,從國有土地全民所有的公共屬性出發,轉向滿足民生需求的供地新模式。由此,土地讓利將是共有產權住房用地的重要內容,也將對“夾心層”、“新市民”等住房需求形成可持續支撐。

共有產權房是租賃與交易的中間狀態,打破產權價值0和1絕對分割狀態,順利銜接起了“從租到買”,本質上是“先買小房子,再買大房子”,這不僅是理性的購房行為,也順應需求,豐富了多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而且,共有產權與培育租賃市場、“購租并舉”本質上是相通的,即根據居民支付能力,通過“先租后買”、“先小后大”、“先上車后改善”,構建住房梯次和理性消費層次。因此,住建部印發《關于支持北京市、上海市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的意見》,指出這是制度創新,希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加快解決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住房問題。

實際上,類似北京這種房價高、需求大以及“夾心層”、“新市民”住房需求亟待解決的城市還有很多;不僅東中部特大、超大城市如此,中西部(類似于筆者老家這樣的三四線城市)中小城市也如此。

筆者認為,“租售并舉”、共有產權等住房供給側的制度創新,除了順應需求,豐富住房供應體系外,最重要的意義是,它們給新市民、非戶籍人群“扎根”城市一個可觀的預期、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那就是,不僅可以通過體面的、低成本的租房,在城市順利安頓下來,還能夠通過共有產權住房,成為城市的“有產者”。

“有恒產者有恒心”,只有預期到自己未來能實現安居,并“扎根”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才能安定,消費才會釋放,個人和家庭的決策才不會“短期化”,整個社會才會更加穩定,內需社會也才能構建起來。(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北京上海 共有產權住房 試點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玖玖资源免费国产在线 | 激情六月激情网久久 | 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开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你懂的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