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20 20:00:47
在移動支付領域,位于非洲東部的索馬里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據BBC報道,81%的索馬里蘭城里人和62%的索馬里蘭鄉下人都是移動支付業務客戶。而中國的手機支付用戶占總人口的比例暫時還沒有超過50%。不過,索馬里蘭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原因,是因為貧窮和當地貨幣的快速貶值。
現在出門,最擔心的事情不是口袋沒錢,而是手機沒電。
移動支付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著越來越重的比例,就算只是在路邊買個煎餅果子,老板也會把二維碼貼得清晰而醒目。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的移動支付規模達到了38萬億人民幣,是美國的50倍。
然而,世界上移動支付發展最快的并不是中國,而是位于東非的索馬里蘭。據BBC報道,在索馬里蘭,81%的索馬里蘭城里人和62%的索馬里蘭鄉下人都是移動支付業務客戶。而中國的手機支付用戶占總人口的比例暫時還沒有超過50%。
與使用手機或信用卡向無現金支付邁進的方式不同,索馬里蘭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原因,是因為貧窮和當地貨幣的快速貶值。
說起索馬里蘭,大家可能更容易想到的是“索馬里”。索馬里蘭是1991年脫離索馬里的半自治地區。
據英國BBC報道,1991年,索馬里激烈的內戰爆發之初,索馬里蘭宣布脫離索馬里。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直到今日仍未結束,當地貨幣索馬里蘭先令也經歷了同樣動蕩的開端。
BBC報道稱,1994年問世后,索馬里蘭先令被廣泛用于購買武器和資助針對當地武裝組織的戰爭。之后,當地官員因為更長遠的“政治目標”肆意印刷,導致該貨幣連年貶值。如今,索馬里蘭先令與美元的比價約為1美元兌換9000先令,而在幾年前,1美元僅能換到4500先令。如今,如果使用索馬里蘭先令交易,買點小商品便需要一大捆貨幣,要是想完成一筆中等規模的交易,那就需要背幾個麻袋鈔票上街了。
(圖片來源:BBC)
可以說,正是當地貨幣的快速貶值加速了索馬里蘭的移動支付發展。
事實上,由于缺少國際社會的認可,索馬里蘭沒有正規的銀行系統和自動取款機。直到2009年,當地的兩家私人公司——Zaad和e-Dahab才開始填補這一市場空白,形成了手機銀行經濟體系。在這個系統里,人們通過公司存錢,在手機上操作,用個性化的密碼便可以完成支付。
更特殊的一點是,在索馬里蘭,轉賬并不需要接入互聯網,甚至也不需要使用智能手機,最普通的按鍵手機也能完成操作?! ?/p>
據BBC報道,經銷商統計,移動支付的使用量已從一年前的10—20%增長到如今的50%,這項技術正在快速成為經濟體量很小、駱駝為最大出口產品的索馬里蘭的首選交易方式。一些雇主甚至開始用移動支付給雇員發工資。“即使在農村,人們也使用移動貨幣”,馬哈茂德·艾哈邁迪研究所去年一項調查發現,81%的索馬里蘭城里人和62%的索馬里蘭鄉下人都是移動支付業務客戶。
(圖片來源:BBC)
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8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5.11億,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達到5.02億,占總人口的比例暫時還沒有超過50%。
即便普及率不如索馬里蘭,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發展也已經達到了讓人驚嘆的地步。據一財網報道,今年5月,一篇題為《中國的非現金社會飛速發展已超乎想象》的文章在日本著名論壇2ch受到頗多日本網友關注。這篇文章其實就是總結了日本人驚嘆的中國手機支付普及程度,下面有日本網友回復稱:會不會中國人在來日本旅行之前,會被提醒「日本很落后,所以要帶現金以免碰到麻煩」?
(圖片來源:一財網)
不僅是日本,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也遠落后于中國。根據艾瑞咨詢(iResearch)統計,2016 年中國的第三方移動支付規模至少擴大了兩倍,達到 38 萬億人民幣(約合 5.5 萬億美元)。而根據全球研究機構 Forrester Research 的數據,2016 年,美國移動支付規模為 1120 億美元,僅僅是中國的五十分之一。
(圖片來源:FT)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跟中國龐大的體量相比,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顯得單薄許多。甚至在增長方面,中國也完勝美國。分析機構預計,到 2019 年,美國的移動支付總額將是 2015 年的 2.6 倍;而相比之下,中國的移動支付份額同期將增長 7.4 倍。
在金融和科技方面都是領頭羊的美國,為什么在移動支付領域會落后于中國?
《金融時報》稱,中國移動支付的流行,得益于在線購物以及網貸、在線貨幣市場基金等互聯網金融服務的爆炸性增長,也是缺乏其他可行的非現金支付方式的結果。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信用卡普及率較低,而用借記卡進行在線支付較為繁瑣,通常需要通過短信、U盾和隨機密碼等多重認證。相比之下,用支付寶或微信進行支付要簡單得多。
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中國迅速推開近端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后發優勢,中國沒有牢固的信用卡文化,所以直接從現金支付階段跳躍至移動支付階段。而改變消費者根深蒂固的消費習慣就成了日本、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發展移動支付的最大挑戰之一。
每經編輯 余冬梅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BBC、網易科技、一財網、英國金融時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