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7-09-01 08:43:51
伴隨著產業調整的起伏波折,傳統與新興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活躍姿態融匯交織,釋放出中國經濟的新動能。
投射在財務數字上,亮出半年報的3362家上市公司中,3040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為90.42%,較上年同期88%的占比提升兩個百分點。業績指標方面,上述公司總計實現營業收入18.1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7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46%。
業績全面向好
經濟新常態下,行業冷暖迥異。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有25個行業的凈利潤總量同比增長,其中既有采掘(同比增長3314.95%)、鋼鐵(同比增長417%)、建筑材料(同比增長119.43%)、有色金屬(同比增長110.78%)等傳統周期性行業,也有電子(同比增長63.26%)、機械設備(同比增長60.12%)、輕工制造(同比增長49.92%)等成長行業,還有傳媒(同比增長19.36%)、休閑服務(同比增長16.6%)等新興服務行業。
作為中國經濟的脊梁,A股上市公司不俗的半年度成績單,映襯著經濟新常態下的產業變遷及周期律動,印證了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當前,經濟發展的新理念深入人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漸入佳境。投射在A股上市公司群體上,表現為良好的業績釋放。據上證報統計,在3362家發布半年報的公司中,有2022家實現盈利同比增長,192家實現扭虧,業績“報喜”的公司比例高達65.85%。74家ST股的業績亦明顯改善,33家實現盈利,比例為44.59%;而在上年同期,這一數據僅為17.57%。
每股收益方面,可比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平均每股收益為0.2839元,較上年同期的0.2637元增長7.65%。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這一數字達到0.2657元,較上年同期的0.24元增長11.1%。
如果剔除金融股及中石油、中石化,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增速更加明顯。剔除后的可比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67萬億,較上年同期增長22.13%;平均每家公司的營業收入為38.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17%。
在凈利潤方面,剔除后的可比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404.2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646.97億元增長31.12%;平均每家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74億元增長30.31%。
傳統產業重構
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以來,新的能量迅速滲透到了各個行業。短短兩年時間,中國經濟結構的演變令人驚喜。
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的有26個,占比高達92.86%;當期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的有25個,占比高達89.29%。其中,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的行業有4個,分別是采掘、鋼鐵、建筑材料和有色金屬。尤其是采掘行業,上半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高達580.75億元;而在上年同期,該行業累計虧損18.06億元,業績反轉之快、幅度之大引人矚目。
過去深陷泥潭的傳統行業,成為業績增幅最快的領頭羊,其紓困“秘方”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供給側改革。今年年初,高層多次強調,要深入推進去產能,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要統一思想和認識,堅定不移地處置“僵尸企業”。真抓實干之后,改革的效果已然顯現。
見微知著。今年上半年實現243.1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47%)的中國神華即是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的受益者。公司在半年報中特別提到,2017年上半年,國家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新興產業亮眼
新經濟代表著未來。在傳統產業強勁復蘇之時,新興產業的引擎已經開啟。在半年報業績增速榜單上,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達50%至100%的板塊有三個,分別是電子、機械設備和化工,增幅分別為63.26%、60.12%和54.71%。
以物聯網領軍企業京東方A為例,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44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64.48億元增長68.6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5.16億元。對于業績大幅改善的原因,公司表示,半導體顯示產品整體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智造服務整機出貨量不斷增長。
中國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正在加速轉換。新動能不僅創造了新價值,也提升了傳統產業的效率和競爭力,推動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長領跑工業經濟。與此同時,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涌現并茁壯成長。
在A股板塊上,傳媒行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33.05億元,同比增長18.2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2.77億元,同比增長19.36%。醫藥生物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476.36億元,同比增長13.7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7.78億元,同比增長14.75%。
(原標題:傳統經濟與新興力量“齊舞”A股半年報成色足)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