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2017-08-22 10:46:18
近年來,我國融資擔保行業在較快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監督管理不到位、經營行為不規范不審慎、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的意愿有待增強和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制定《條例》,有利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監管制度,有效防范風險,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健康發展,更好地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
記者 林遠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條例》規定,國家推動建立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公司,建立政府、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擔保公司合作機制,擴大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提供融資擔保業務的規模并保持較低的費率水平。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對主要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的融資擔保公司提供財政支持。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公司應當增強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需求服務。納入政府推動建立的融資擔保風險分擔機制的融資擔保公司,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降低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融資擔保費率。
專家表示,融資擔保行業對于發展普惠金融,促進資金融通,特別是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融資擔保行業在較快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監督管理不到位、經營行為不規范不審慎、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的意愿有待增強和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制定《條例》,有利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監管制度,有效防范風險,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健康發展,更好地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擔保的主要作用是承擔剩余風險,并且通過這種剩余風險的承擔、以比較低的商業成本來完成風險分擔,撬動商業性金融進入到政策引導的領域,比如小微企業。因此,政府應該更好發揮風險承擔和引導的作用,在一定的基礎、范圍和準則之下,帶動更多的商業金融機構介入融資鏈條,形成多層次的融資體系,真正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告訴記者,發展融資擔保,僅靠市場會遇到商業性盈利難題,要求政府給予一定補貼或優惠,并對費用做適當監管。目前重點在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立一定數量分布廣泛的專業化擔保機構,切忌盲目求大求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