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2 22:15:04
7月24日,深交所向一汽轎車發出監管函,稱一汽轎車《預計2016年日常關聯交易金額的議案》在未獲得2015年度股東大會通過的情況下,依然在2016年與大股東持續關聯交易,此舉違反了相關規定。此外,一汽轎車當年的關聯交易金額達120.8億元。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成
每經記者 趙成 每經編輯 段思瑤
距離接到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監管函已過去整整10天,但截至記者發稿時,一汽轎車(000800,SZ)對此仍并未做出任何回應。
7月24日,深交所向一汽轎車發出監管函,稱一汽轎車《預計2016年日常關聯交易金額的議案》在未獲得2015年度股東大會通過的情況下,依然在2016年與大股東持續關聯交易,此舉違反了相關規定。此外,一汽轎車當年的關聯交易金額達120.8億元。
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在查閱近6年來(2012年-2017年)的《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預計日常關聯交易金額的公告》后發現,一汽轎車2017年預計關聯交易金額達到197.7億元,創2014年以來新高。
關聯交易金額重回五年前
眾所周知,關聯交易可以節約大量商業談判等方面的交易成本,并可運用行政力量保證商業合同的優先執行,從而提高交易效率。
與此同時,由于關聯交易方可以運用行政力量撮合交易的進行,從而有可能使交易的價格、方式等在非競爭的條件下出現不公正情況,形成對股東或部分股東權益的侵犯,導致債權人利益受到損害。
NBD汽車在查閱一汽轎車近5年來的預計日常關聯交易金額的公告后發現,2012年至2016年,其預計日常關聯交易金額分別為197.7億元、200.7億元、179.1億元、112.3億元和120.8億元。
其中不難發現,2015年的日常關聯交易金額為5年來最低,而自去年開始,該企業的日常關聯交易金額又有逐年升高的趨勢。
相較于2015年,一汽轎車2016年的日常關聯交易升高了8.5億元,為120.8億元。而根據《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預計2017年日常關聯交易金額的公告》顯示,一汽轎車今年的日常關聯交易金額預計將達到197.7億元,較2016年增加了76.9億元,與2012年基本持平,為近3年來的新高。
對此,有分析指出,一汽集團如果不能及時理清各子公司之間的資產關系,其在推進整體上市時在相關部門的審批環節將會遇到麻煩。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理清各子公司之間的資產關系并非難事,而關聯交易金額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加是否合理,還要看其整體銷量情況。”中融創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鶴在接受NBD汽車采訪時表示。
據一汽轎車過去三年的年報顯示,其從2014年至2016年的3年間,一汽轎車年銷售量呈現逐年下滑態勢,其中,2014年累計銷量為29.33萬輛,2015年累計銷量為23.59萬輛,而2016年該數字僅為19.35萬輛,同比下滑17.97%。
由此不難看出,一汽轎車2016年日常關聯交易金額的增加也并未拯救其整體銷量下滑的頹勢。
同業競爭頑疾仍在
事實上,關聯交易是一汽轎車存在的“老問題”。早在5年前,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就曾承認瞞報5.9億元關聯交易。但從目前一汽轎車關聯交易不降反增的情況來看,5年時間,一汽轎車并沒有找到解決關聯交易“頑疾”的根本方法,這一“頑疾”也阻礙了一汽的整體上市步伐。
而在曹鶴看來,除了關聯交易,同業競爭問題是阻礙一汽整體上市的另一只“攔路虎”。
去年6月,一汽股份擬懇請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同意將即將到期的承諾再延期三年。而在一汽股份子公司一汽轎車的股東大會上,一汽股份變更“解決同業競爭”承諾事項履行期限的議案,未獲其股東大會通過,其中反對票比例占到出席會議所有股東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的97.3%。
在一汽轎車今年發布的一季度財報中,該公司再次“懇請”一汽轎車股東大會同意將一汽整體上市的承諾再延遲三年作為過渡期,而扭虧為盈成為了其“懇請”的底氣。
數據顯示,一汽轎車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73億元,同比增長65.65%;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62億元,同比增長138.22%。
另據一汽轎車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上半年銷售新車11.12萬輛,同比增長37.83%,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億元-3.3億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了8.26億元。一汽轎車迎來了久違的業績大逆轉。
盡管如此,此次一汽轎車再次提出將一汽整體上市延期三年,理由與之前相比并未有明顯改變。一汽轎車認為,一汽股份未能履行解決同業競爭的承諾有三大原因:
一來是由于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汽車行業增速放緩,公司在內部經營也承受著壓力;二是自2015年以來,證券市場發生大的波動,難以把握資本運作的窗口期;三是公司內部管理層在2015年也出現重大變化。
雖然到目前為止,尚未履行上述承諾,但是一汽股份公司解決同業競爭的初衷并未改變。
曹鶴也認為一汽轎車解決同業競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加上新能源汽車項目的擱淺、一汽夏利的何去何從以及國產自主品牌車型銷量的下滑,一汽整體上市的時間表仍不清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