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28 23:56:00
每經編輯 魏瓊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王曉波
在全國各地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房地產調控之后,各大城市的土地市場出現了明顯降溫,這其中也包括廣州,在沉寂許久之后,廣州的土地市場迎來“塵土飛揚”的一天。廣州在今天(7月28日)一次性出讓7宗地塊,攬金達到90億元。
盡管出讓地塊數量不少,但是熱度卻出現明顯降溫,因為90億的總出讓金額也是這7宗地塊的起拍價。
7宗地底價成交 攬金90億
3月29日廣州9宗地同時出讓,開發商的龍爭虎斗,為廣州貢獻了190億元的土地出讓金。經歷樓市深度調控,7月28日,廣州一次性推出位于海珠和南沙的7宗地塊均以底價成交,出讓總金額為90億元。
7宗地塊中,最具特色的為海珠區橡膠新村東部地塊,資料顯示,早在2007年保利以總價1.95億總價競得該地塊,后來退出;2014年以9.57億總價再次掛出讓,直到今日廣州天晨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12.76億元底價斬獲,工商資料顯示珠江實業為廣州天晨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法人股東。10年間,隨著樓市和土地價格的上漲,該地塊價值增長近6倍。
對比早前海珠區樓面地價突破三萬的高價,該地塊樓面地價相對較低。方圓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鄧浩志分析指出,橡膠新村地塊1.6萬/平方米底價成交主要因為項目背后的債權債務糾紛極多,當前成交價格并不反映項目全部的土地成本,房企后續仍有大量不確定投入。其他房企都不敢碰,最終也只有知道水深水淺的本地企業敢嘗試,當前土地市場基本保持平穩,延續了高位盤整的態勢。
南沙作為今日土地出讓的大戶,其中的6宗地塊貢獻了77億元土地出讓金。這6宗地塊均兼顧商業和住宅屬性,最終也均以底價成交。鄧浩志認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商業用地不流拍已經算是幸運了。
高力國際調研及咨詢董事陳厚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此次出讓地塊多位于南沙,為住宅捆綁商業或者純商業地塊,在目前商業地在政策調控下經營壓力較大。政府通過限制拍地條件,修改出讓規則,影響了土地潛在購買方的拿地意愿。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委員會認為今日拍地體現了廣州市落實中央房地產調控政策卓有成效,土地市場價格平穩,開發企業理性拿地。
廣州將進一步加大土地供應
4月開始,廣州土地市場呈現降溫態勢,土拍規則升級,競地價、配建、自持及搖號成常態。2017年上半年住宅用地平均溢價率同比下降23.2個百分點至28%,商辦用地平均溢價率同比下降8.6個百分點至0.5%。
經歷2016年廣州樓市的火爆成交,各區域庫存去化率一度走低。戴德梁行數據顯示,至2017年6月末,廣州全市可售庫存641.5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4.6%。去化周期為6.7個月,同比下降0.9個月。其中黃埔區、增城區庫存告急,去化周期分別剩余3.6和3.7個月。
戴德梁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廣州共成交土地84宗土地成土地成交面積為488.6萬平方米,同比上漲72.4%,占到去年全年土地成交面積的80.7%;成交金額同比攀升160.3%達522.1億元。
為解渴市場,2017年廣州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土地供應力度,廣州2017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顯示,今年廣州新增供應建設用地共260宗地,包括住宅用地(含商 住地)65宗、商業用地75宗、工業用地81宗、其他用地39宗,總用地面積達2050萬平,其中外圍區域繼續成為土地供應的主力。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委員會表示,未來土地出讓將繼續采取“限地價+競配建+競自持+搖號”方式、提高保證金繳交比例、嚴格審查購地自有資金、降低購地資金杠桿等措施外,還將根據市場情況和對出讓宗地的預判,組合使用“限房價、競地價”、“限地價、競房價”、現房銷售等政策工具,堅決防止異常高價地擾亂市場預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