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2017-07-08 13:24:13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一段時間隨著“無人零售店”這一概念被資本炒熱,不少巨頭紛紛躍躍欲試。黑科技引領的無人店究竟只是曇花一現的試驗田?還是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去年年底,電商巨頭亞馬遜發布了一則視頻短片,展示了令人驚訝的未來實體商店。消費者只需要走進商店并掃描手機上的Amazon App,挑選自己鐘意的產品裝進購物袋,然后直接走出商店就可以完成購買。無需排隊,無需等待結賬。
然而這樣的購物體驗不再停留在影片中,在我國上海、杭州等地,不少無人便利店、無人超市落地開花。阿里巴巴、繽果盒子、羅森等諸多企業都宣布開啟或將開啟“無人超市”項目。在昨天的“造物節”上阿里巴巴推出無人店“淘咖啡”。本月3日,國內首家投入商用的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也宣布完成超過1億元的A輪融資,并計劃一年內在國內鋪設5000個網點。
據繽果盒子市場部副總裁王瑩介紹,店主要布局在封閉或半封閉的高端小區,主營便利性應急品,諸如飲料、方便食品、女性用品等,相比有人超市而言,人力成本被大大降低,“我們分兩個團隊,一個團隊管運營,它包括補貨、清潔、整理,一個人能負責20個(店),后臺客服,它是保障有用戶可能需要支持,包括在安全防損方面可能需要一些監控,這樣一個人可以對應50個店的需求。”
此外,無人商店內用戶的一舉一動對于供貨商而言都會成為寶貴的消費數據。商家可以借助無人店獲得傳統零售業不能獲得的信息。螞蟻金服工作人員潘曉凌介紹:“通過傳感器、計算機視覺它能夠沉淀下來數據,比如商家可以獲得店內熱力圖,客人進店最喜歡行走的路線圖,可以優化貨架擺放;另外客人站在貨架前他的眼會下意識看哪個方位,如果大多數人也看哪個位置,那么這個就是黃金位置。”
隨著巨頭入局,不少人認為新的風口又出現了。但是在互聯網專家王越看來,盡管這是未來生活的大方向,但無人店更多的是體現新技術、新場景的“試驗場”,盈利不是無人店在短期內的主要目標,“信用經濟肯定是網絡生活的大方向,所以這個無人超市、無現金社會肯定是正確的大勢所趨,所以這肯定是一個很好的。目前一開始肯定是投資為主,因為肯定有很多試錯的地方需要一個個挖出來。”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無人店現在的發展依然面臨不少痛點。首先中國沒有自助購物的消費習慣,無人店的貨品丟失率、設備耗損率、店內衛生等都需要考慮在內。此外,目前想要進入大部分無人店,消費者第一步需要通過微信或支付寶驗證身份。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今天,這對年長的消費者順利使用無人便利店設置了不低的門檻。互聯網專家王越對此提出了他的擔憂,“年輕人以及新生人類肯定很快就接受,但是老年人現在比例比較高,這些人要去接受難度很大。這個巨大的難點就是在每個角落、每一種人都使用它需要時間。”
文章來源:央廣網 記者:馮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