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 2017-07-06 12:33:13
近年,《西游記》無疑成為影視界最受追捧的題材,下周,又一部西游題材影片《悟空傳》將上映。作為國產電影第一IP,締造不少票房奇觀,貢獻不少行業話題。也正因如此,其成為了資本狂熱下注、暴力開發的主要對象。不過在資本干涉下,究竟是取藝術的“真經”,還是票房的“真金”,值得創作者警惕———缺乏文化關照的肆意涂抹改編,經典也難免淪為被刷爆的“IP信用卡”。
《悟空傳》將于下周上映。又是一部西游題材的電影。值得期待的是,影片故事跳開取經之路,回到花果山講美猴王;而同名原著小說在網絡上也有不錯口碑。不過也有些因素讓觀眾走進電影院的步子猶豫下來:導演郭子健和周星馳聯合執導的上一部《西游降魔篇》主要以視覺奇觀取勝;而翻看他的作品表,和周星馳合作的下一部 《西游列國》 已排到了2019年。
【套上資本“緊箍”,經典IP面臨怎樣的挑戰】
近年,《西游記》無疑成為影視界最受追捧的題材,下周,又一部西游題材影片《悟空傳》將上映。
《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西游記之大鬧天宮》《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大話西游3》,數不清的“已完成”爭議不絕于耳;《西游記女兒國》《西游列國》《西游記之女兒國奇孕記》,一大波“定檔片”等待上映;《齊天大圣之真假美猴王》《西游記之真假美猴王》,排著隊的“未完成”躍躍欲試。
近些年“西游記”已成為國產電影第一IP,締造不少票房奇觀,貢獻不少行業話題。也正因如此,其成為了資本狂熱下注、暴力開發的主要對象。眼下僅僅講述“女兒國”這一章節的,就有三四部影片計劃上映,甚至有可能同檔期競爭。反復在銀幕上演的西行之路,在資本干涉下,究竟是取藝術的“真經”,還是票房的“真金”,值得創作者警惕———缺乏文化關照的肆意涂抹改編,經典也難免淪為被刷爆的“IP信用卡”。
【經典名著何時成了被刷爆的“影視信用卡”】
《西游記》 成為影視超級IP,有其歷史淵源。
中國第一部西游題材影片《孫行者大戰金錢豹》誕生于1926年,由天一電影公司出品、胡蝶主演。同年拍攝的,還有上海影戲公司出品的 《盤絲洞》,于1927年2月公映,可以說是當年春節檔最熱門的影片。上世紀60年代,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推出彩色動畫片《大鬧天宮》,成為幾代人的童年美好記憶。1986年,六小齡童主演的電視劇版《西游記》至今仍在電視臺暑期檔播出。而到了1994年,周星馳主演、劉鎮偉執導的兩部《大話西游》,開啟了影視劇對《西游記》創意改編之路,被“80后”“90后”一代重新打撈,時隔20多年重映仍受追捧??梢哉f,在中國電影百年之路的每個階段,都有西游記的身影。
然而近些年,對于 《西游記》 這座富礦,電影人的開采方式和成品似乎不盡如人意?!段饔谓的防锟鋸埖囊曈X效果在 《西游伏妖篇》 進一步放大,如果說前者尚靠演員演技與主題突破把口碑扳回一點,那么續篇一眾演技僵硬尷尬的青年演員,讓評分直接掉到不及格。導演劉鎮偉僅憑一部 《大話西游3》 就將20多年前“月光寶盒”的美好回憶透支了大半。哪怕是鞏俐、郭富城專業水準的演技,也拯救不了 《西游記之大鬧天宮》 《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經不起推敲的臺詞和游戲般的視覺效果。
經典名著當然值得后人不斷開掘和反復詮釋,然而前提是創作者充分讀懂經典,并尊重傳統和歷史。更何況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v使故事再家喻戶曉,內容豐富,意涵深遠,也經不起創作者密集到近乎瘋狂的開采,還有缺乏文化關照的肆意涂抹改編,令其成為被刷爆的“影視信用卡”。
今年《西游伏妖篇》映期,有記者替失望的觀眾向周星馳“傳話”:“那些年欠周星馳的電影票已經還清了。”周星馳回應十分坦誠:“江郎才盡是真的,不是開玩笑。”
【資本步步“緊逼”,IP光環褪盡】
既然在西游母題中,“周星馳們”飽受創意折磨,為何又一路高歌猛進?
來看一組數字。2013年春節檔冠軍《西游降魔篇》,總票房12.48億元。2014年春節檔冠軍《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總票房10.46億元。2015年暑期檔季軍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總票房9.54億元。2016年春節檔亞軍《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總票房12.01億元,2017年春節檔冠軍 《西游伏妖篇》,總票房16.56億元。
不難發現,近5年的“票房雙峰”春節檔和暑期檔,“西游記”都創下不俗成績。而值得玩味的還有,除了高口碑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外,其他四部分屬比高集團和星皓影業。而這兩家公司在西游題材的拍攝上,仿佛你追我趕。前有星皓影業宣布計劃投資35億元拍攝8部《西游記》系列影片。而比高背后的周星馳,更是從早先四五年拍一部影片的節奏,提速至現在的五年三部。
周星馳的加速點,正是 《西游降魔篇》。2012年,“文化中國傳播”在該片制作后期半路殺出,以3800萬元溢價20%拿下該片三成的項目股權,甚至一度宣布與周星馳簽下七年五部電影的合約。產出高壓之下,就有了近年霸占春節檔的“周星馳出品”。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比高集團徘徊在虧損困境之中,電影業務是幾乎唯一的業務增長點。所以,因“文化中國傳播”易主而剛剛擺脫“七年五部”賣身契的周星馳,再度戴上資本的“緊箍”:去年底,他通過子公司股權套現13億元,條件是———他未來所有影視劇作品,收購公司都有20%的投資權。資本裹挾之下,高產是唯一出路,缺乏沉淀積累,其藝術質量可想而知,感慨“江郎才盡”也是自然。
同樣因續作褪去光環的,還有導演劉鎮偉。20多年前,《大話西游》在當年的香港地區市場鎩羽而歸,卻意外成為不少人的電影記憶。而如今有了過億元的投資推著他拍續集,卻在資本市場里不停變換合作公司的過程中,感慨于拍戲走心的人越來越少。
可以肯定的是,資本的“緊箍”下,對西游記IP的包裝“套路”還將繼續。“經典名著+魔幻風格+一線大牌”的西游故事,還將在接下來的熱門檔期挨個與觀眾見面,只是,缺乏創意和藝術含金量的電影還會走多遠,觀眾的每一張電影票,都會是答案。黃啟哲
【“西游”回眸】
無聲電影《孫行者大戰金錢豹》(1926年)
這是中國第一部西游題材的影片,由胡蝶、金玉如、金世侯等主演。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始人邵逸夫擔任攝影,而他的哥哥邵醉翁則擔任導演。遺憾的是,影片膠片如今已遺失,無法看到當年如何表現這部奇幻作品。
彩色動畫片《大鬧天宮》(1961年至1964年)
作為中國經典美術動畫片之一,彩色動畫片《大鬧天宮》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推出的。其中孫悟空形象將戲曲作品中美猴王的臉譜運用其中,極具民族特色,深入人心。
電視劇《西游記》(1986年)
1986年播出的電視劇版 《西游記》 伴隨了幾代人的寒暑假。劇中,孫悟空的飾演者六小齡童,將戲曲猴戲的程式融入表演,使猴的生物性、神話的傳奇性、人的社會性三者合一,影響了后續影視作品中對孫悟空形象的塑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