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8 20:42:4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施娜
伍旭川。資料圖片
每經記者 施娜 每經編輯 姚茂敦
“自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成立,全國陸續出現了15個區域性大數據交易中心。截至2016年9月1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的交易額累計突破1億元,交易框架協議接近3億元。未來3~5年,大數據交易將呈現爆發式增長。”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伍旭川在中國(杭州)科技金融西湖峰會暨51信用卡iCredit大數據風控系統發布會上表示,借力新金融新經濟技術改變目前經濟地理的布局,這是金融科技發展的發展帶給人的啟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金融科技發展迅猛,特別是在大數據用于個人和小企業的征信、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中的應用、保險科技的發展、智能投顧的發展等方面。
根據埃森哲報告顯示,從2010年到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額從17.91億美元增長到232億美元,增長接近12倍;2016年亞太地區金融科技投資總額從2015年的52億美元迅速升至112億美元,其中中國區域的投資總額達到了102億美元,占據亞太地區投資總額的就成。
關于Fintech (金融科技)的監管,伍旭川表示,美國是功能監管,英國、澳洲、新加坡等地是沙箱監管,日本則是逐漸接受、認可模式。
“中國由于市場大、創新快、法律和監管滯后,實行的是適應性監管,表現形式為負面清單模式。事實上,與沙箱監管類似。”伍旭川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