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達號 2017-04-26 19:48:17
成交量持續低迷,滬指始終難以重新站上5日線,到底這一輪調整,何時才算探底成功?最近兩天的反彈,到底還能否延續?
每經編輯 何建川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今天,大盤并沒有跌,滬指小漲了6.28點,以3140.85點報收。這也是本周連續第二天實現反彈,不過這樣的反彈力度,還是顯得太弱,而且不少個股的下跌依然沒有止住。
成交量持續低迷,滬指始終難以重新站上5日線,到底這一輪調整,何時才算探底成功?最近兩天的反彈,到底還能否延續?其實,現在很多投資者心中都是懸吊吊的,那么達哥對后市的態度究竟是悲觀還是樂觀?
今天的盤面,簡單說一下,其實脈絡是很清晰的,那就是金融指標股穩住指數,在指數窄幅波動之中,“雄安新區”板塊被套游資繼續展開自救。
就金融指標股來看,保險股其實是最強的。中國平安今日上漲近3%,創出了本輪行情的新高,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近期都是連續放量反彈。另外,銀行股中,中農工建幾只大銀行股都在漲,但其他銀行如民生、南京、華夏等依舊跌跌不休。而今天,北京銀行公布了一個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結果大跌超過5%,這也引起市場較高的關注度。
再看“雄安新區”板塊,建投能源、保變電氣、先河環保、冀東裝備和博深工具五只個股漲停,其他河北的很多個股也都有不小漲幅。可以看出,最近兩個交易日,大盤沒有下跌之后,游資在“雄安新區”板塊上開啟了自救行動。
接下來,達哥想主要談一談對當前市場所處環境的思考。
其實,今天在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的早評文章中,曾經提到了兩件事,這兩件事值得引起大家的關注,所以這里再詳細聊一聊。
首先,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關于巡視中央政法單位情況的專題報告》。此次會議,傳遞出了諸多重要信息。其中,值得大家注意的一點是,“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那么,哪種情況,算是系統性風險?在達哥看來,2015年A股市場異常波動,股指期貨市場大幅下跌,這就算得上股市系統性風險。
而此前,達哥在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上就說過,2017年是很特殊的一年,今年的股市,不會出現大跌行情,也不能出現大跌行情。
第二件事,勤上股份(002638)昨天晚上發布公告稱,因控股股東東莞勤上集團、實控人李旭亮及其關聯人李淑賢部分質押的公司股票已接近平倉線,公司股票自4月26日起停牌。勤上集團、李旭亮和關聯人李淑賢將采取積極措施:籌措資金、追加保證金或者追加質押物等有效措施降低融資風險,以保持公司股權的穩定性,并在實施相關措施后,公司申請股票復牌。
在達哥看來,勤上股份的問題,就是跌出來的問題,由于市場的大跌,導致大股東質押的股票接近平倉線,為了防止大股東“爆倉”,不得不宣布股票停牌,這實際上就是大股東被跌得“舉白旗”了。其實,勤上股份還并不是近期跌得最厲害的個股。此前我們說過,這一波下跌,有近900只個股跌破了2638點時的位置。滬指2638點,其實就是去年熔斷時大盤的低點。可想而知,這些個股跌幅有多大。未來,如果有更多的“勤上股份”出現,其實就有可能觸發股市的系統性風險。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次勤上股份大股東被跌得“舉白旗”,其實是告訴大家,這種事情一旦多了,市場將面臨的風險會迫使管理層出手干預。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看,現在大盤跌到這個位置,我反而并不是那么悲觀。另外,在這一波殺跌過程中,其實有一些個股是被錯殺的。原因很簡單,大家都知道,近期市場的下跌,很重要的原因是銀行贖回委外資金;這種委外資金被贖回而所引發的下跌,不是由于公司基本面的問題。如果遇到資金面的清理,這種時候經常是不計成本的賣出。
所以,如果你持有的是好股票,那么遇到大跌的話,就有可能是被市場錯殺了。如果是被錯殺的話,現在再去殺跌,顯然也沒有必要,這種股票只要基本面沒有出現問題,最終還是會被市場糾正過來的。
最后說一下對后市的判斷,個人感覺,大盤要見底的話,可能還會有一個更為恐慌的情況出現,就像今年1月16日那樣,盤中走出了比較極端的行情,然后大盤見到了幾個月的底部。所以,這一次大盤探底,去考驗年線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
滬深300指數倉位參考
日期:2017年4月26日
今日倉位:四成
明日倉位計劃:五成(如果滬指跌到3090點及以下,加倉一成至五成倉位)
一、本倉位是結合趨勢研究,設置的非實盤倉位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請注意投資風險。
二、本倉位跟蹤標的為滬深300指數,以實現對指數量化跟蹤,避免持倉個股差異影響效果。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