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5 19:53:29
“雖然是被調控地區,但這些地區也有市場,相反去庫存的區域,即便有鼓勵去化的政策,但效果不明顯,所以泰禾今年布局重點都是一線城市和二線熱點地區,這些區域即便再有調控風險也較小。”
每經編輯 記者吳若凡
每經記者 吳若凡
4月25日,泰禾集團(000732,SZ)發布2016年年度報告,在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07.28億元,同比增長39.9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84%。截至報告期末,泰禾集團總資產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233.65億元,同比增長45.51%。
泰禾集團副總裁沈力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做大基礎的房地產業,在新產業和新板塊布局也是泰禾能力范圍內在做的重點內容,這也有利于主業的夯實和做大。
“溫柔”拿地降杠桿
2012年和2013年,泰禾集團相繼在北京等城市拿下多宗高溢價地塊,彼時這個年營收不足70億元的房企竟然動用200億元拿地,給業內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也使得2013年末泰禾集團達到81.9%的資產負債率和高達804.5%的凈資產負債率。
借助“高周轉、高杠桿”效應,泰禾集團實現了規模擴張,在閩系房企中脫穎而出,2016年末總資產達1233.65億元,2016年整個年度在項目合計投入266.40億元,新增土地儲備204萬平方米,計容建筑面積為396萬平方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去年全年,泰禾集團共計有8個項目為并購獲取。截至報告期末,泰禾集團已拿地未開工建筑面積為727萬平方米,其中權益可供出售面積實際為440.1萬平方米,若加上2016年未開工權益面積302萬平方米,截至去年底可供出售的權益面積為742萬平方米。
實際上,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曾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地說過:“公司為規避風險,減少了在公開市場拿地,會利用自身品牌和資金優勢,加大項目并購的力度。如果有適當的標的,收購存量改造提升,用來出租或者銷售都是可能的。”
相比早些年略顯激進的風格 ,泰禾集團拿地策略的變化就直接影響到了財務杠桿。數據顯示,2016年末泰禾集團資產負債率為82.40%,與前兩個年度對應節點基本持平。
“實際上80%只是靜態的數字。”沈力男表示,考慮這兩年土地和貨值溢價,某種意義上說,泰禾的實際負債會更加健康。他舉例說,前些年泰禾拿到的貨值,按現在的價格翻個番都拿不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發現,2016年5月5日,泰禾集團完成20億元中期票據發行,之后又發行了45億元公司債。為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泰禾集團曾擬出資16億元與中信信托設立“中信•泰禾房地產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目標規模不超過40億元,間接用于公司投資國內主要城市的房地產項目。
靠產品溢價沖出紅海
從2016年泰禾集團首入的城市看,蘇州、佛山、珠海和東莞等均為二線熱點城市,也均為調控重點區域。
“雖然是被調控地區,但這些地區也有市場,相反去庫存的區域,即便有鼓勵去化的政策,但效果不明顯,所以泰禾今年布局重點都是一線城市和二線熱點地區,這些區域即便再有調控風險也較小。”沈力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布局精準和積累有效貨值,這會在近兩年的業績中體現出來。
當前,一線房企巨頭在一線及熱點二線城市展開貼身肉搏式的激烈競爭,土地拿地成本不斷走高之外,如何實現項目盈利甚至獲取超額收益?
沈力男表示,一線市場雖然很良性,但要做高溢價產品。北京麗春湖院子、廈門院子都是當地的單盤銷售冠軍,泰禾會進一步塑造核心產品線,使得產品更有沖擊力。比如強化泰禾的精品高端產品線“院子系”。
據了解,2017年3月泰禾集團以21億元在杭州、濟南收購3個項目,其中兩個將打造泰禾成名的“院子系”產品,至此,泰禾在全國13城布局21個“院子”。
針對住宅項目,泰禾集團在財報中指出,將以自主開發和輕資產運營相結合的經營模式,發展泰禾特色的酒店管理和物業服務。同時,該房企表示,積極探索與房地產緊密相關的文化產業、高端醫療、養生養老等多元化發展及上下游產業延伸的發展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一篇文章
【飛科電器:一季度凈利增約4成 證金公司等新進前十大股東】飛科電器4月25日晚間公告,2017年一季度營收9.4億元,同比增20.27%;凈利2億元,同比增38.22%。證金公司和社保基金一一五組合進入十大股東,分別持股0.26%和0.09%,位列第三與第九股東。鵬華新興產業基金、中國人壽委托建信基金公司股票型組合等退出十大股東,華夏紅利混合型基金、廣發穩健增長基金等取而代之。
返回每經網首頁下一篇文章
【香港金管局回應調查輝山乳業貸款銀行傳聞:只是收取資料】4月25日,有消息稱,香港銀行業監管機構正就輝山乳業的一筆2億美元貸款詢問貸款機構,目前監管當局正試圖厘清輝山乳業混亂的財務狀況。對此,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言人回應稱:“金管局正在問相關銀行收取資料,而不是進行任何調查。”(澎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