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7-04-21 10:02:44
從持續督導到IPO輔導,券商機構與其所服務的新三板掛牌企業之間的關系正越來越微妙,分分合合、另覓新歡漸成常態。
從持續督導到IPO輔導,券商機構與其所服務的新三板掛牌企業之間的關系正越來越微妙,分分合合、另覓新歡漸成常態。特別是在A股IPO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新三板公司備戰IPO的熱度空前,截至4月中旬,一年之內已有400余家新三板公司加入了接受IPO輔導的行列。而這些公司選擇IPO輔導機構的原則也很直白:“IPO對企業來說是大事,自然要選擇實力強的投行。”由此,券商機構的“新三板蛋糕”也正被快速地重新劃分。
“分分合合”成常態
總體來看,近期,新三板企業除了不斷與主辦券商曝出“分分合合”之事,進入IPO輔導階段后更換輔導機構的現象也多了起來。
如2月15日,正和生態發布公告稱,將更換IPO輔導機構,由原來的國信證券變更為招商證券。早在2012年7月,正和生態就與國信證券就公司IPO事宜簽署輔導協議,聘請國信證券。然而,盡管雙方“結合”已長達近五年之久,但仍以分手告終。
又如,3月30日,帝聯科技發布了一則關于平安證券終止擔任公司IPO輔導機構的公告。據公告,帝聯科技與平安證券于2015年12月25日簽署IPO輔導協議,但在2017年1月12日,雙方又簽署了解除該上市輔導協議的新協議,理由是:“(出于)公司戰略發展需要”,雙方充分溝通、友好協商并一致同意后,作出這一終止上市輔導的決定。
記者查閱帝聯科技此前公告發現,該公司自2014年12月2日掛牌新三板后,還曾屢屢與主辦券商“鬧分手”,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先后更換過申萬宏源、國信證券、平安證券、國金證券等四家持續督導主辦券商,還將這種“習慣性分手”行為復制到了IPO輔導中,其披露的公開理由皆為“公司發展需要”。
相比帝聯科技的“極端案例”,掛牌新三板已達十年之久的指南針(2007年1月23日掛牌),則是在2014年與“原配”主辦券商申銀萬國(現“申萬宏源”)出現“七年之癢”時,提出了“分手”要求,其原因是:由于指南針當時“正在積極籌備與天一星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重組,負責公司重組業務的財務顧問為中信證券,公司變更主辦券商后,能夠為業務重組提供便利。”
在“分手”公告中,申銀萬國方面也曾強調:“指南針出于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原因向我公司提出解除持續督導協議的申請,與我公司履行的持續督導職責無直接關聯”。申銀萬國還就其持續督導期間發生的問題予以澄清,稱2010年至2011年期間,指南針曾發生公司內部股權糾紛,導致其他矛盾并引發訴訟,后經包括申銀萬國等各方努力調停,使指南針得以最終解決矛盾,確保業務正常開展,除上述期間外,指南針的公司治理情況基本良好。
自去年6月起,指南針申報在創業板上市的材料獲得證監會受理,其IPO輔導機構為“第二任”主辦券商中信證券。然而,今年1月26日,指南針公告宣布,解除與中信證券的持續督導協議,又換成了國泰君安,理由則是“公司戰略發展需要”,但IPO輔導機構不變,依舊為中信證券。
據東方財富Choice終端統計:目前共有大承醫療、盛景網聯、芯能科技、揚子地板等11家擬IPO的新三板公司更換過上市輔導機構;而類似指南針,即所聘持續督導主辦券商與IPO輔導機構不一樣的新三板公司,則多達135家,占比超過新三板接受IPO輔導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
“另覓新歡”為哪般?
另據東財Choice終端統計,自2015年4月5日至2017年4月5日的兩年期間,共有73家券商參與新三板企業的IPO輔導。其中,輔導IPO對象超過20家的券商有7家,分別為國元證券25家、海通證券23家、光大證券22家、招商證券22家、國金證券22家、廣發證券21家、中信建投20家;輔導對象數量在10家至20家之間的6家券商分別為長江證券15家、申萬宏源13家、天風證券12家、安信證券11家、東北證券11家、中泰證券11家。上述13家券商輔導的新三板擬IPO企業的數量,占了整個新三板擬IPO集群的“半壁江山”。
此外,在國元證券輔導的25家企業中,僅有5家企業的主辦券商并非國元證券;在海通證券輔導的23家企業中,有11家企業也是由海通證券持續督導的,占比近一半;而申萬宏源持續督導企業數量超過600家,但其IPO輔導企業數量僅為13家。
由上述數據可見,主辦券商持續督導的企業數量,與其在新三板IPO輔導中的“市場份額”并不成正比。那么,新三板企業上市輔導為何不選擇比較熟悉的主辦券商,轉而“另覓新歡”呢?
機構的IPO輔導能力當然是第一位因素。
某新三板擬IPO公司董秘告訴記者:“我們的主辦券商投行業務不行,團隊配備、業務能力都有待提高。IPO對企業來說是大事,自然要選擇實力強的投行。”
海通證券某投行部人士認為:“誰的行動力強,誰服務到位,企業就選擇誰。當然,有些券商的新三板部門并未配備保薦人,而其投行部門又有自身項目做,因此新三板企業的IPO輔導項目被別的券商拿走,也是情理之中。”
由于保薦代表人離職或更換所就職投行而導致企業更換輔導機構或中止IPO審核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如捷昌驅動4月11日公告稱,公司近日接到IPO保薦機構興業證券關于更換保薦代表人的通知,興業證券原委派的保薦代表人因離職不再負責公司的保薦工作,根據相關規定需要向證監會遞交更換保薦代表人的申請,在此期間,公司IPO進程將進入中止審核狀態,待更換程序完成后,恢復正常待審狀態。
又如去年年末,在投行圈赫赫有名的國信證券投行部董事總經理魏其芳離職,其身份在2017年年初突然轉變為盛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并在IPO即將井噴之際拉開架勢、招兵買馬。王牌保代的出走,無疑讓國信證券IPO輔導項目受到一定的影響。在新三板企業更換IPO輔導機構的名單中,時代凌宇、正和生態即是于2016年年末到2017年年初從國信證券“流出”的IPO輔導項目。
還有部分企業更換IPO輔導機構頗為無奈。2016年6月,興業證券因欣泰電氣欺詐上市遭受證監會立案調查,其20個IPO項目全部被暫停受理。接受興業證券IPO輔導的三家新三板企業——揚子地板、古城香業、捷昌驅動均受影響,其中,自2016年3月始接受興業證券IPO輔導的揚子地板,在當年7月份更換IPO輔導機構,由國元證券接替輔導。
部分券商參與新三板企業IPO輔導情況
券商 | 輔導企業數量 |
長江證券 | 15家 |
申萬宏源 | 13家 |
天風證券 | 12家 |
安信證券 | 11家 |
東北證券 | 11家 |
中泰證券 | 11家 |
數據來源:東財Choice 起止時間: 2015年4月5日至2017年4月5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