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8 20:51:11
擁有“黑芝麻產業第一股”之稱的黑芝麻(000716,SZ),在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后,正面臨著利潤下滑和轉型的雙重考驗
每經編輯|鄢銀嬋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擁有“黑芝麻產業第一股”之稱的黑芝麻(000716,SZ),在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后,正面臨著利潤下滑和轉型的雙重考驗。
4月18日,黑芝麻發布2016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23.14億元,同比上升22.61%;凈利潤為1632萬元,同比下滑89.06%,增收不增利。
有分析認為,黑芝麻凈利暴跌的背后,是其“拳頭產品”黑芝麻糊曾兩度深陷質量問題;砸重金冠名《西游奇遇記》等,但效果不及預期;以黑黑乳為代表的植物蛋白飲料也尚處于市場推廣期。
而對于黑芝麻砸重金推出的飲料產品,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承,其市場渠道和品牌影響力的力度都還不夠,任何一個新產品要獲得成功,難度都很大。
凈利潤暴跌近九成
黑芝麻2016年實現凈利潤1632萬元,同比下滑89.06%。
凈利之所以大幅下滑,黑芝麻稱主要原因為《西游奇遇記》紀念版產品消化處理所致。據了解,黑芝麻在2015年第四季度冠名浙江衛視《西游奇遇記》欄目,并定制了2億多元紀念版產品,但銷量帶動力并不高,在2016年第四季度對臨期的紀念版產品進行消化處理,導致報告期內凈利潤減少約1億元。
“不會影響到公司未來的經營。”黑芝麻證券部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已經把這些問題處理了,以后會吸取教訓,在經營方面更慎重,更加注重評估市場的消化能力,控制產品風險。”
此外,因發展“黑營養、硒食品”的大健康食品發展戰略,對流動資金的需求明顯增加,全年新增銀行貸款利息約3000萬元,也導致黑芝麻的凈利潤相應減少。
公開資料顯示,黑芝麻深耕糊類食品30余年,黑芝麻糊系列長期以來市場占有率處于行業第一位。
不過引人關注的是,其主打的糊類產品市場空間增量已顯疲態。其歷年財報顯示,2013年、2014年,糊類產品的營收分別為8.04 億元、8.38 億元,同比增長36%、5.06%;2015年、2016年該類產品銷售量分別為900.67萬件、637.91萬件,分別同比下滑了5.39%、29.17%。
銷售下滑的同時,去年1月、9月,南方黑芝麻糊還分別被北京食藥監局和江西食藥監局查出存在大腸桿菌群超標的問題,其品牌形象有所受損。
飲料市場拓展尚存難題
主打產品銷量下滑,黑芝麻已在嘗試轉型。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黑芝麻成立飲品事業部,定位植物蛋白飲料輕脂飲品的黑黑乳殺入了長期由承德露露和六個核桃盤踞的地盤。據其2013年和2014年年報披露,飲品類銷售量和生產量均實現了兩倍以上的增長。
如今運作飲料業務已3年有余,但效果如何,2016年年報中并未詳盡披露。上述證券部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因為現在產品多了,沒辦法做太過細的細分,所以就沒有單獨將飲料業務分出來。飲料類產品的產銷量基本上沒有問題,可以達到工作的預期。至于預期數量是多少,該工作人員表示手頭沒有具體數據。
看中植物蛋白飲料領域的,并不只有黑芝麻。去年3月,可口可樂以4億美元成功收購中綠粗糧王;百事可樂則于2015年8月在中國市場推出首款乳飲“桂格高纖燕麥乳飲料”。
在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看來,目前植物蛋白飲料已經進入成熟期,新產品介入要打開市場也相對難一些。
“黑黑乳主推市場是在幾個重點城市,還沒有全面鋪開,這種產品競爭激烈,我們是一家之前沒有從事過飲料經營方面的企業,市場渠道和品牌影響力的力度都不夠,所以比較慎重。”上述黑芝麻證券部工作人員坦承,“任何一個新產品要獲得成功,難度都很大,特別是在充分競爭的行業里。”
雖然還未全面鋪開,但黑黑乳的營銷推廣“頗為大氣”,冠名或特約贊助的節目有《聲音的戰爭》《夢想的聲音》《直播港澳臺》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黑芝麻歷年年報發現,其銷售機構經費(包括廣告宣傳費、業務宣傳費、促銷費、進場費等銷售業務產生的費用)從2012年到2016年4年間,由1.21億元增長到2.37億元,幾乎翻了一番。
“公司在做廣告之前是有考量的,現在主要在推新品,所以廣告方面的力度比之前要大一點,但是整體上不是增長很多。”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是食品類的公司,如果沒有投放廣告,產品就不會引起消費者的關注,這是由行業特點決定的。”(實習生陳月花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