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04 23:43:56
中國是經濟大國,但與經濟強國還有不小差距,表現之一便是中國企業的品牌競爭力遜色于經濟總量。3月31日,近50家上市公司匯聚在玉蘭花正盛的清華園,尋找市值及股價之外的再評價體系,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聯合每日經濟新聞發布的“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重磅發布。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編輯 趙 橋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編輯 趙 橋
中國是經濟大國,但與經濟強國還有不小的差距,表現之一便是中國企業的品牌競爭力遜色于經濟總量。3月31日,近50家上市公司匯聚在玉蘭花正盛的清華園,尋找市值及股價之外的再評價體系,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聯合每日經濟新聞發布的“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則揭曉了答案。
“創造有競爭力的世界級品牌是中國企業無法回避的挑戰。”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趙平教授在“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發布會(以下簡稱發布會)致辭中提到。
作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代表,上市公司能否實現有質量的高速成長,并塑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企業品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課題。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每天都面臨著投資者的“用腳投票”。“牛熊”交替間,僅靠市值和股價比拼并非長久之道,如何構建過硬的品牌價值,使得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產生認同感,才是維護投資者關系的制勝法寶。
“我們誠惶誠恐,其實我們不在乎市值數據,而是更在乎用戶怎么看我們。”一位市值雄踞亞洲第一的上榜上市企業代表在發布會上分享道。
首度定義資本品牌價值
“大概十年前,在東莞的大朗鎮,一位領導跟說我,當地很多家企業做毛織品,他們一件毛織上衣平均的出廠價只有2.5歐元,但在歐洲市場上可以賣到150歐元。”趙平在發布會的圓桌論壇上回憶道。
2.5歐元到150歐元的差距是國家經濟的損失。回首十年前,中國企業的品牌曾經歷過很長一段“貼牌代工”的時光,不僅不利于自主品牌的發展,還常常招致國外“反傾銷”調查,遭遇貿易壁壘。
由此,建設中國自主品牌成為一項國家任務。近年來,中央明確提出加快培育中國的知名品牌,鼓勵一些經營業績良好的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創建卓越品牌。國務院在2016年出臺的《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也重點強調要發揮品牌引領作用。
以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于春玲教授多年的觀察,中國企業家對于品牌價值的重視程度及理解豐富度均有所提升。這也直接反映在中國品牌的成長速度上。以汽車行業為例,十年前,外國品牌占據了國內市場,而近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大幅增加。根據“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民營榜單”披露的信息,比亞迪、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排名靠前,分別列第10、第11和第29位。
對于更受資本青睞的上市企業,品牌價值雖是非顯性影響因素,但與上市企業的融資能力及發展潛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品牌建設對上市公司來說,要遠比非上市公司來得重要。”趙平表示,上市企業的曝光度要遠遠高于非上市公司,正面口碑或者負面口碑的作用也遠遠高于非上市公司。
“我們產品對應的群體主要是農民,我認為首先要做到產品和服務能讓客戶滿意,做好產品市場,讓投資者看到價值。”上榜了“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民營榜”的大北農企業代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產品品牌與資本品牌的綜合評估也是此次研究的一大亮點,也讓榜單成為國內首個對上市公司品牌價值進行系統性評價的榜單。上榜的企業多是在品牌價值上默默耕耘,更在意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認同是其共通特點。此次清華大學與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則像聚光燈,展現出那些重視品牌價值建設的上市公司。
在發布會期間,多位上市企業代表向記者表示,榜單的發布對公司而言是鼓勵也是動力。“我們非常欣慰,也特別開心,每日經濟新聞和清華經管學院用自己的專業研究,用中國資本市場的眼光為這些優秀的企業做這樣的評價。”中國國航企業代表表示。
公開透明數據支撐權威研究
“2017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是首次針對中國上市企業進行品牌價值評估的榜單。
記者注意到,榜單的樣本范圍并不僅僅局限于在A股上市的企業,還包括在香港和海外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我們希望盡量避免遺漏,中國企業近兩年選擇在海外上市的比較多,從最終的榜單來看,在海外上市的企業有近五分之一。”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張海燕教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道。
品牌價值是指品牌為企業帶來的當前和未來的超額收益。在研究方法上,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基于上市企業公開、透明的數據,同時參考包括30余名行業專家、基金經理、明星分析師的智庫意見,進行了財務分析、行業分析及品牌未來的發展潛力分析。
“研究過程中的困難在基礎數據上,我們在最初收集時發現了一些異常數據,經過仔細排查,發現大部分異常數據都來自于‘殼公司’。”一位參與此次品牌價值榜的研究人員向記者介紹,雖然是在計算機技術相對發達的時代,但基礎數據的積累仍是龐雜的。
過程并不輕松,但研究結果符合預期。上述研究人員表示,“盡管是首次做,但成果很合理,同時也給我們很多新發現,說明我們的研究方法是靠得住的。”
榜單的首次研究已覆蓋豐富的行業,尤其補齊了制造業品牌價值評價“短板”,打破市場上僅對消費行業品牌進行評價的格局。
另外,榜單特別推出“民營榜”及“海外榜”,其中海外榜以“一帶一路”最先走出去的建筑企業居多,而“民營榜”的行業分布相較于總榜也有很大區別,總榜單的前三是銀行、地產、食品和飲料行業,民營榜單則是互聯網、醫藥等新興行業走在前面。
榜單也反映出不少問題,比如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發展非常不均衡。“我們計算發現,騰訊、阿里和中國移動他們三家的品牌價值就占了總榜品牌價值的41.3%。如果我們算前五名,除了剛才的三家,再加上中石油和上汽集團,他們五家占了TOP100品牌價值總和的53.3%。”前述研究人員分析道。
首次研究已有不少出乎意料的收獲,市場也十分期待榜單進一步深入。該研究人員向記者表示,榜單將在未來繼續豐富數據的基礎上,對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的發展持續追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