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02 19:48:36
幾乎所有人談到人工智能時都表示樂觀,但從當下的進展看,中國最優秀的三家互聯網巨頭或許也只是剛剛摸到了大象的尾巴。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肖樂 孟慶建
每經記者 肖樂 孟慶建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從去年的“阿爾法狗”到今年初神秘的網絡棋手“master”,深度學習在圍棋領域的表現吸引了無數關注目光,各行業對于人工智能的討論也始終保持著極高的熱度。
在今天(4月2日)舉辦的2017年中國IT領袖峰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共同亮相,眾多行業專家齊聚,就人工智能、顛覆性技術等話題展開討論。
“互聯網其實現在只是一道開胃菜,真正的主菜是人工智能,所以人工智能不是互聯網的一部分,不是互聯網第三個階段,它是堪比工業革命一個新的技術革命。”李彥宏在峰會上如是描述人工智能的地位。
幾乎所有人談到人工智能時都表示樂觀,但從當下的進展看,中國最優秀的三家互聯網巨頭或許也只是剛剛摸到了大象的尾巴。
現在是讀數據
“大家把AlphaGo說得天花亂墜,很恐怖的樣子。阿爾法狗會下圍棋,So what?會背書有什么了不起呢?圍棋贏了只是侮辱一下人,沒有實際意義。機器要做的是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這才叫本事。”從馬云的態度看,現在人工智能技術還沒有出現值得慶賀的進步。
方向應該是什么呢?馬云認為應該是機器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方法。“我觀察了很久美國的人工智能行業,甚至有大腦神經外科專家都開始宣布進入了人工智能,我覺得這個有點懸乎,人類對自己大腦的認識都不到3%,不可能讓機器去學到3%。”
百度把人工智能視為未來,談到百度做人工智能的基因,李彥宏表示,百度一開始最主要是做搜索,搜索本質上是機器試圖理解人想要的東西,深度學習在圖像檢索應用的效果不錯,它代表的是一種趨勢,不僅僅對于圖像搜索有用,它對很多其他計算機科學要解決的問題都是非常有用的。
為什么近幾年來人工智能才開始如此火熱?李彥宏的說法是,“由于市場環境變化,互聯網經歷了多年發展,數據越來越豐富,計算資源越來越便宜,這樣讓人工智能發展提速。”本質上,目前的人工智能是馬云和李彥宏所說記憶、分析、處理應用數據的過程。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也表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工智能都處在冬天。當下如此火熱,主要是由于互聯網和物聯網提供了大量的數據以及強大的運算能力,以及過去五六年間在深度學習方面取得了突破。
人工智能還非常初級
人工智能將帶來顛覆性改變,那么人工智能是不是仿生學,是否完全模仿人腦?未來又能否超越人腦?
對于這個問題,李彥宏表示,并不認可人工智能現在做的是仿生學,“人工智能像是人腦神經元的工作原理,但是人腦具體是怎么工作的,我們只了解3%,只有一點點,計算機的算法和這一點點有類似之處。”
李彥宏指出,現在的人工智能,尤其是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算法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有很多提升的空間。“什么時候能夠挑戰真正人的認知能力,我覺得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第一階段是弱人工智能,第二階段是強人工智能,第三階段是超人工智能,我認為到強人工智能這個階段就達到不了,不僅僅是你永遠搞不清楚人腦是怎么工作的,你即使用電腦的方法模擬人腦,要想完全達到人腦的水平,我覺得也做不到,永遠做不到這件事情。”
馬化騰則認為,現階段的人工智能都是在一些垂直的領域,進行模型訓練,這種訓練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能量。下一步才是通用型的人工智能。“再下一步是不是有更本質性的,發現它背后的原理,智能可以超越人的碳基的智慧,是不是有其他更多的基礎元素可以形成更高級的生命智慧呢?這可能是超越人類現在所發現的知識,這也是有可能的。”
中國人工智能側重于應用
李彥宏表示,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而且會持續很長時間,未來20-50年都會是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期。人工智能永遠不可能超過人類的能力,但當它逐步逼近人類能力的時候,可以顛覆一個一個行業。
現階段的人工智能應用上,區別于海外腦科學等學術概念或基礎科學的研究,中國公司的做法都比較實際。馬化騰介紹,比如在微信每天有超過上百億條消息,上十億張人臉照片,騰訊的后臺數據分析、廣告匹配都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另外的案例還有,東軟結合針對醫療設備的影像做輔助的肺癌診斷阿里巴巴阿里小蜜基于大數據的快速學習和電商數據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在人工智能的操作層面,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今年1月份也提到,公司巨大的存量網絡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舞臺,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究是一個‘使能器’,促使公司各項管理進步,不要迷失方向。
作為人工智能領先研究者,微軟人工智能研究院負責人沈向洋對人工智能進展依然感到比較樂觀。他認為,接下來5到10年,人工智能在感知方面進展會非常快,具體表現在計算機語音和計算機視覺發展。“從微軟公司來講,我們研判覺得短期之內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商機。幾乎所有的商業應用,從市場銷售到HR部門招聘,到客戶支持這方面,所有的都會被顛覆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