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31 20:28:21
3月30日晚間,白電巨頭美的集團(000333,SZ)發布2016年年報。年報顯示,2016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收1590.4億元,同比增14.88%;實現凈利潤146.8億元,同比增15.5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宋思艱
3月30日晚間,白電巨頭美的集團(000333,SZ)發布2016年年報。年報顯示,2016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收1590.4億元,同比增14.88%;實現凈利潤146.8億元,同比增15.56%。從產品品類來看,除空調產品外,美的冰箱、洗衣機等其他家電品類的市場占有率2016年均有同比上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美的2016年海外業務總銷售額占比逼近50%。美的方面表示,未來還將繼續關注全球并購的機會。而除美的集團之外,從已披露年報的家電企業情況看,海外收入普遍同比增長。家電行業研究專家劉步塵告訴記者,跨國并購是中國家電企業深度開發國際市場的方式,未來家電業的跨國并購動作或許更多。
美的2016年海外營收占比達43.5%
美的集團3月30日晚發布的年報顯示,2016年公司整體毛利率為27.39%,同比提升1.47個百分點。從產品品類上看,美的2016年大家電品類實現營收978.6億元,同比增11.29%;小家電實現營收432.8億元,同比增22.11%。
中怡康市場數據顯示,2016年,美的產品中,除了空調品類外,洗衣機、冰箱、電飯煲、油煙機等品類的市場占有率均較2015年上升。
劉步塵告訴記者,未來幾年,美的需要在空調品類上逐漸縮小與格力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團財報還顯示,2016年美的國內營業收入為831.6億元,同比增長5.07%;海外收入實現640.1億元,同比增長29.53%。海外收入占公司營收的比例已經達43.5%,逼近50%。
據了解,2016年美的集團曾先后發起總投資規模達300億元的三起跨國并購。先是收購東芝家電業務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 80.1%的股權;接著2016年10月底完成收購意大利 Clivet80%的股權;美的發起要約收購德國庫卡集團部分股權也在2017年1月完成交割,美的共計持有庫卡集團94.55%的股本比例。
美的集團在2016年年報中透露,2016 年,公司因合并東芝白色家電業務增加主營業務收入75.2億元,增加凈利潤0.32億元。由于庫卡的交割今年1月才完成,庫卡的業績尚未并入2016年年報。
2017年 1 月,美的又完成了對以色列高創公司( Servotronix)的部分股權收購事項,完善在運動控制和自動化的技術儲備及產業布局。美的集團方面表示,未來公司仍會繼續關注全球產業并購機會,注重戰略市場區域擴張,夯實全球運營基礎。
劉步塵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預計至2017年年底,美的集團的海外營收占比將超過65%。
國內家電企業紛紛“走出去”
據海關統計,2016年國內家電的出口表現向好。2016年度冰冷產品(冰箱、冷柜)出口量同比增長13.4%,空調產品出口量同比增長16.8%。
實際上,除美的集團外,海信科龍(000921,SZ)3月30日公告的2016年年報也顯示,公司境外業務收入為84.6億元,同比增長12.27%。海信科龍稱,正在借助贊助歐洲杯、奧運國家體操隊、F1車隊、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沙爾克足球俱樂部等體育項目的機會,加大出口力度,加快步入高端化國際市場。
除了產品出口方面不俗表現,2016年中國家電企業在全球化布局上也展現出“攻勢”。
2016年6月,青島海爾(600690,SH)宣布已與通用電氣就整合家電業務資產的交易簽署了所需交割文件,最終價款約為55.8億美元。青島海爾2016年三季報顯示,從收購日至9月底,通用家電貢獻收入143.5億元、貢獻歸母凈利潤3.17億元。
同時,黑電企業全球化進程也在提速。TCL自2014年起已連續三年成為美國市場增長最快的品牌。2016年12月,TCL集團再宣布獲得黑莓手機的全球獨家設計、制造和銷售的授權。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在智慧家居的浪潮下,中國家電企業正在醞釀智能家居出海。據了解,TCL在美國市場已聯合Roku開展本地化智能電視業務;格蘭仕日前也宣布牽手美國硅谷物聯網公司艾拉(Ayla)拓展海外智能家居市場。格蘭仕家電研究院副總監王守國告訴記者,行業整體而言,智能家居出海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
劉步塵認為,長期以來,中國家電以產品出口的方式開拓海外市場,但中國家電企業逐漸發現,以這樣的方式進行開拓,結果是國際市場貢獻率不高,企業國際化也并無大的起色。他認為,以美的、海爾為代表的跨國并購案例未來將會更多。“如果一個企業的海外市場份額不超過50%,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國際化企業。華為今天(指3月31日)在深圳總部公布2016年財報,海外市場營收占比高達5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