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29 10:22:46
盡管直播創業起源于2012年,但目前大多數的在線直播創業公司仍處于發展初期,眾多直播平臺尚處于A輪融資階段。
圖/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盧祥勇
一份報告顯示,目前大多數的在線直播創業公司仍處于發展初期,只獲得A輪融資,獲得B、C輪融資的平臺較少。因此,直播行業仍處在“戰國時代”,“領頭羊”尚未出現。
直播行業進入“戰國時代”
2016年被譽為“移動直播元年”。3月28日,由直播天下與第三方大數據分析機構標準排名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直播行業熱度報告(2016 年度)》(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中國大陸提供互聯網直播平臺服務的企業超過200家。截止2016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元,占網民總體的45.8%。另據 Credit Suisse 估計,2016 年中國直播市場的總量超過了250億元。
這無疑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而直播作為一個現象級互聯網的新事物,整個行業也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僅在 2016年下半年,就有包括熊貓直播、觸手TV、斗魚直播等視頻直播平臺宣布獲得過億元的融資,而它們的估值也紛紛“水漲船高”達到數十億元,在這些資本中并不乏騰訊、阿里、小米、新浪、網易等互聯網巨頭。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直播創業起源于2012年,但目前大多數的在線直播創業公司仍處于發展初期,眾多直播平臺尚處于A輪融資階段,獲得B、C輪融資的平臺較少,還有一些直播平臺則被上市公司所并購。因此,上述《報告》認為,千播大戰期,“領頭羊”尚未出現,直播行業進入了“戰國時代”。
垂直細分平臺或成新分口
隨著在線直播用戶量的持續走高以及資本源源不斷的聚集,直播行業迎來了快速的發展。與此同時,直播平臺的亂象、低俗化問題也頻頻出現。對此,國家頻頻發布政策,重拳整頓。
2016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重申直播平臺必須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未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不能從事直播業務;11月4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對直播平臺和主播提出了“雙資質”、“先審后發”、“即時阻斷”等要求,并于2016年12月1日正式開始施行;此外,文化部也于12月13日印發了《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要求表演者要實名注冊等。
隨著一系列相關政策的落地,為牟暴利而野蠻生長的直播平臺將遭到肅整,2017年將有一大批中小型直播平臺或將迎來直播行業的“大洗牌”。直播天下董事長宋軍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分析稱:“2016年是移動直播元年,和所有行業初始階段一樣,直播這個異常熱鬧的賽道在資本的瘋狂進入后野蠻生長。但隨著國家隊入局、網信辦頻頻出手后,直播行業在規范化的道路上循序漸進。”
在此背景下,平臺想要脫穎而出,內容、功能上的創新等成為了直播平臺的“兵家必爭之地”。目前,直播平臺中已經能看到基于人臉識別的動畫特效,未來VR、AR等技術也將有望運用到直播中。除此之外,直播平臺工具化或也將成為一種趨勢,利用大的流量、網紅的影響力,直播平臺也可以跨界和其它領域進行合作。例如:直播+體育、直播+社交、直播+教育、直播+電商等,泛娛樂正在引領直播行業的今天。
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此前在“中國互聯網直播行業景氣指數”發布會上曾表示:“直播行業要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需要向電商、社交、教育等領域拓展。伴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高度發展,講解導購、在線叫賣等電商的直播模式,在增強消費體驗的同時,也拓寬了商家的營銷手段,未來很有可能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色新型的電商形態;而學術講座、報告發布、投資指導等各種形式的教育直播,也能覆蓋更多的專業領域,為專業知識的變現提供渠道等。直播向各領域融合滲透的潛力巨大,而融合創新的空間也更廣闊。”
目前,中國的主流直播平臺分為娛樂類、電競游戲類以及垂直類等三個大類,上述《報告》顯示:“中國直播平臺熱度排行榜(2016年度)”前五名中,虎牙、熊貓、斗魚均為電競游戲類直播平臺,而YY、花椒則為娛樂類直播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大平臺已開始向泛娛樂的綜合平臺方向發展。教育、財經、電商、體育、社交等“直播+”概念正在爆發,例如專注于體育的直播吧、風云直播;專注于社交的Blued直播、陌陌直播;專注于財經的牛仔網直播室等。2017年或將是垂直直播的風口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