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12 22:58:07
批片與分賬大片不同,一般由引進方買斷版權,在中國院線放映。《生化危機:終章》如今已經成為歷年國內批片的票房冠軍,坊間臆測引進方獅鼠影業肯定賺了不少。然而,獅鼠影業總裁邱杰告訴騰訊娛樂的一番話讓人大吃一驚,獲取的利潤只有千萬級別……
每經編輯 蓋源源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2月中旬至今,中國電影市場幾乎是進口片的天下。分賬大片《極限特工:終極回歸》3月初結算卷走11.2億元票房之后,截至今日下午4點,批片《生化危機:終章》也拿下了10.5億元票房,而且其已經上映了17天,仍有12%左右的全國排片。
批片與分賬大片不同,一般由引進方買斷版權,在中國院線放映。《生化危機:終章》如今已經成為歷年國內批片的票房冠軍,坊間臆測引進方獅鼠影業肯定賺了不少。然而,獅鼠影業總裁邱杰告訴騰訊娛樂的一番話讓人大吃一驚,獲取的利潤只有千萬級別。
這批片生意到底是怎么做的?要知道2010年那部《敢死隊》,票房2.16億元能讓引進方凈賺6000萬左右,而且這部片子的版權費在當年算很高的,達到50萬美元。每經記者就此采訪了批片行業資深人士,對現在的批片“生意”模式進行了解讀。
買斷版權變身“協議分賬” 片方拿走了上億元利潤
進口片分兩種,分賬大片和批片。分賬大片大多是美國六大電影公司的片子,按照中美簽訂的協議,美國片方分走票房的25%。批片則是引進方從國外片方手中買斷影片的版權,通過向中影或華夏申請配額指標,然后在國內院線上映。由于分賬大片只能由中影或華夏來做發行,不少民營影視公司只能通過做批片來搶奪進口片生意。
批片目前一般要跟中影或華夏分賬,引進方能獲得扣稅后票房收入的15%~25%,扣除版權費和宣發費成本后,就是批片的凈利潤。《生化危機:終章》的引進方獅鼠影業總裁邱杰透露,這部影片獅鼠影業能從中影手上拿到25%的票房分成。按照目前10.5億元的票房計算,獅鼠影業能拿到2.4億元左右。扣除2000萬的宣發費用,剩余2.2億元。
《生化危機:終章》在豆瓣電影的評分為6.8分
按照批片行規,即便扣除版權費,獅鼠影業應該能賺不少。然而,邱杰表示,這個片子沒有單純地買斷版權,而是與主要出品方德國康斯坦丁影業協議分賬。邱杰說,對方拿走了大頭,獅鼠影業這次相當于一家發行公司,獲取的利潤就是發行代理費。
批片資深人士估算,發行代理費在5%~10%之間,這意味著創下批片最高票房的這部片子,獅鼠影業的凈利潤最多2200萬左右。
一部批片,片方收入在1.8~2億元左右,真是一筆大生意。因為即便是破10億元票房的分賬大片,以票房11.2億元的《極限特工:終極回歸》為例,片方在中國市場獲得的分賬收入大約就是2.6億元。但分賬大片制作成本一般比批片高,據IMDb數據,《極限特工:終極回歸》成本8500萬美元,而《生化危機:終章》的制作成本只有它的近一半,為4000萬美元。僅就中國市場票房分賬收入而言,《極限特工:終極回歸》的片方收回了44%的制作成本,但《生化危機:終章》的片方因為和引進方采用了批片新的合作模式,增加了收入,覆蓋了約64%的制作成本。
協議分賬成為批片新模式? 業內人士褒貶不一
2月中下旬至今,進口片霸占中國電影市場。幾部批片票房亮眼,除了《生化危機:終章》,還有《愛樂之城》和正在熱映的《一條狗的使命》。《愛樂之城》以買斷版權費的方式引進,票房2.4億元。若按25%的分賬,引進方卓然影業能有5400萬左右收入。
《愛樂之城》在豆瓣電影的評分為8.4分
卓然影業沒有透露版權費,行業預估在100~300萬美元之間,宣發費用約1000萬,如此算來穩賺2000萬以上。不過,卓然影業CEO張進告訴每經記者,除了買斷版權費,引進方和片方還有“版權獎勵”的靈活合作,“隨著票房增加,達到某個數字之上,我們會有額外的版權費獎勵給到片方。”
《一條狗的使命》近日完成口碑逆襲,前三天平均排片占比17%,之后一周平均排片占比升至23.6%,截至今日19時30分許,票房已達3.55億元。這部片子的引進方是阿里影業的子公司中聯華盟,若按25%的分賬比例,目前中聯華盟已能分得8000萬左右票房收入。這部片子還是阿里影業與知名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旗下的Amblin Partners公司股權合作之后做的首部引進片。阿里影業不僅能分得批片發行收入,還有投資收益,算是阿里影業2017年電影的“開門紅”。
截至3月12日19時30分許,《一條狗的使命》票房已達3.55億元(CBO中國票房/圖)
相較而言,《生化危機:終章》引進方和片方的合作模式與上述并不同。很明顯,協議分賬讓片方獲得了更多收益,壓縮了引進方的利潤。對于這種做批片生意的玩法,批片業內人士褒貶不一。張進說,批片市場會更活躍,
給國外版權方的結算模式會越來越靈活豐富,這個就是生意,怎么談都可以,沒有固定模式,只要符合雙方利益。去年底上映的《你的名字。》,引進方也是跟片方談的票房階梯分賬。現在純粹買斷版權的方式并不那么多了。
但一位在批片行業深耕近10年的業內人士則認為,這種“假買斷、真分賬”的方式破壞了批片市場的行規,這樣會擾亂市場,甚至造成‘哄抬物價’,批片和分賬大片本就不同,有不同的做法。批片行業現在是越來越難做了,競爭激烈,一些公司就采用了只利于自己談成項目的方式,殊不知這種方式最大的獲利者是國外片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