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12 10:56:47
今天早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再次開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簡短的幾分鐘時間里回答了兩個問題。他說道,“2017年營改增會有4個’增效劑’,讓企業會更‘有感’。”王軍透露,下個月,稅務總局將公布自己的權責清單。
每經編輯 張鐘尹
每經實習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劉小英
今日(3月12日)早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再次開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簡短的幾分鐘時間里回答了兩個問題。
他說道,“2017年營改增會有4個‘增效劑’,讓企業會更‘有感’。”
王軍還透露,下個月,稅務總局將公布自己的權責清單,曬出權責“家底”,接受社會和媒體監督。
營改增4個“增效劑” 讓企業更有感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去年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所有行業實現稅負只減不增。
對于今年的營改增,王軍向記者詳細介紹了4個“增效劑”:第一是時間上的增效,四大行業改革實施時間比去年要多4個月;第二是抵扣上的增效,去年新增不動產有40%的抵扣要結轉到今年,相應增加抵扣;第三是稅制上的增效,增值稅稅率將由四檔變為三檔。第四是政策上的增效。
從時間上來看,去年營改增從5月1日全面推開,至年底僅8個月,而今年全面試點則是全年,相比去年增加了4個月。
增值稅稅制方面,現行增值稅存在四檔稅率,分別是17%、13%、11%、6%。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7年將簡化增值稅率結構,由四檔稅率簡并成三檔稅率,營造簡潔透明、更加公平的稅收環境。
專家認為,增值稅稅率由四檔變三檔,更加符合增值稅中性稅種的要求,也體現了目前四檔稅率是營改增過程中一種過渡性安排的特色。
從行業上來看,盡管去年納入營改增試點的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均實現了稅負只減不增,但是各個行業減負水平不一,建筑業減負幅度最小。
對于四大行業的減稅情況,國家稅務總局總會計師王陸進去年底在營改增媒體吹風會上介紹,5~11月,建筑業稅負下降3.75%;房地產業稅負下降7.9%;金融業稅負下降14.72%;生活服務業稅負下降29.85%。
對于第四個增效劑來,王軍表示,根據營改增方方面面的情況,我們正在會同財政部研究完善相應的政策措施,比如根據建筑業老項目減少、新項目增多等情況,來完善營改增相關政策。
讓納稅人多跑網路,少跑馬路
“放管服”方面,王軍表示,在優化服務上做好“乘法”。加快電子稅務局建設步伐,讓納稅人多跑網路、少跑馬路。
他介紹,去年10月新的稅收信息系統在全國上線,運轉平穩,讓我們決心更大,稅務部門還要加快電子稅務局建設步伐,加快納稅人實名辦稅的步伐,加快發票申領和代開的線上操作步伐。
過去,跑稅務局是納稅人辦稅的主要途徑,人在“囧途”、排隊長龍、重復報送資料、被催報催繳和接受評估檢查,是納稅人的“堵點”和“痛點”,也是稅收工作中的“難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初,稅務總局從納稅人需求出發,再推出10類31項便民辦稅舉措,打造“互聯網+稅務”服務品牌,讓納稅人盡享科技辦稅的便利。
目前,實現了網上辦稅、微信辦稅、移動辦稅、電話辦稅等多元化方式,記者采訪到的幾位企業財務人士表示,現在很少跑稅務局了,都是網上辦理。
對于發票申領和代開方面,稅務總局穩步推廣使用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健全發票管理制度,2016年實現所有發票的網絡化運行。推行發票電子底賬,逐一實時采集、存儲、查驗、對比發票全要素信息,從源頭上有效防范偷騙稅和腐敗行為。
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國稅局推行“互聯網+發票服務”行動,在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的基礎上實施發票查驗,實現全國發票一站式云查驗服務,實現隨時、隨地、隨需查驗發票。
此外,王軍表示,簡政放權上做好減法,下個月將公布稅務總局權力和責任清單,曬出權責家底,請社會和媒體加強監督。后續管理上做好加法,加大涉稅信息的共享共用力度,加大納稅誠信體系建設力度,“讓誠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步步難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一篇文章
#兩會最前線#【最高院報告:2016年審結金融領域案件124.8萬件】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16年,審結股權、證券、期貨、票據、保險等糾紛案件124.8萬件,維護資本市場秩序,防范金融風險。(
返回每經網首頁下一篇文章
#部長通道#【肖捷:中央財政寧可自己緊一點,也要想辦法支持地區】財政部部長肖捷談緩解地方財政困難:雖然中央財政也不寬裕,但是我們寧可自己手頭緊一點,也要想方設法支持地方,今年將加大對地方特別是困難地方的支持。他透露,在今年預算草案中,中央財政擬安排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的獎補資金2230多億,老少邊窮轉移支付資金1830多億,階段性財力補助資金300多億,這些資金都比去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