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08 21:32:10
在全國人大代表、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看來,隨著我國大城市、特大城市仍呈現出較強的人口聚集態勢,流動人口數量將持續上升,住房租賃將成為解決居住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
每經編輯 蔡雅蕓
每經記者 蔡雅蕓 每經編輯 隋丕寧
龐大的住房租賃市場正吹起一股春風。根據鏈家的數據,2015年全國有接近1.6億的人選擇租住,預計2020年將達到1.9億,預估到2030年將有2.7億人選擇租賃的居住方式。
在全國人大代表、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看來,隨著我國大城市、特大城市仍呈現出較強的人口聚集態勢,流動人口數量將持續上升,住房租賃將成為解決居住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
住房租賃市場立法正在路上
在2月2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提及房地產去庫存的情況時,說到要發展租賃市場,把目前的庫存房轉化為租賃房,這樣也可以實現去庫存。
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也表示,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調研、論證等工作,抓緊起草相關法規草案,爭取早日上報。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提出“實行購租并舉,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并鼓勵培育市場供應主體,發展住房租賃企業,著力推動除公共租賃住房外的商品租賃住房發展。
此后,12個省市相繼出臺了扶持長租公寓的政策。根據易居研究院的數據,2016年,共有47家企業累計推出房源106萬套,而龍湖、萬科、旭輝、金地等7家房企直接進入長租公寓行業,保利、遠洋、景瑞、陽光城等10家房企通過合作方式進入。
根據鏈家的數據,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在過去4年中,首次購房人群的年齡從30歲推遲到34歲,大城市中的年輕人會有越來越長的時間停留在租房市場,專業租賃機構的出現也填補了市場的空白。
亟需建立長期有效機制
對于租賃市場的前景,優客逸家創始人劉翔向記者透露,其在成都市場預計今年二季度就能實現盈利。在業內看來,只有規范的市場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鏈接提供的數據,自如目前租客的平均租房周期達到415天,業主的平均出租周期達到1095天,這兩個數據相較過去有明顯提高;接近八成的租客認為,如果品質足夠好,租期足夠穩定,一直租房住也無妨。
但由于目前租賃市場中仍存在市場供給不足、租金高、無法可依等問題,對此,吳亞軍認為,首先要增加土地供給,鼓勵開發企業興建商品租賃住房,建立穩定供應主體,比如對于目前空置的商用住房,允許開發企業將其盤活,改建為長租公寓,進而增加商品租賃住房房源供應。
其次建立商品租賃住房運營企業資質認證體系,向滿足條件的運營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建議對租金定價實行政府指導價格的運營企業免征增值稅款,對租金定價實行市場調節價格的運營企業減免3%增值稅款。
第三,對符合條件的承租人進行不同形式的租房補貼,增強其支付能力,如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當地未擁有產權住房,在通過政府資格認證的租賃機構進行租房,且累計穩定納稅滿一定時限(6個月~12個月)的居民,可向居住地政府申請租房補貼,額度參考當地平均房租水平的10%~20%。應屆畢業生、當地重點發展行業從業人員等,經資格審批可適當提高補助額度。
第四,將商品租賃住房租戶進一步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實現與購房者均等化享有社會服務,對于在一個區域內租賃達到一定年限的家庭(1~3年),從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戶籍等方面加快推進其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