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23 16:09:20
近日,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部分條文進行了修訂,并發布了《發行監管問答——關于引導規范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對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募集時間、定價、規模等都做出了詳細并且嚴格的限定。理財不二牛在采訪中了解到,新規對于整個再融資生態都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而作為定增市場的主力軍之一,公募基金怎么看待相關規定、繼續堅守還是轉型求變則成為業內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每經編輯|李蕾
每經記者 李蕾 編輯 江月
公募參與定增的這場“盛宴”尚未完全展開,就迎來了一項嚴峻的挑戰。
近日,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部分條文進行了修訂,并發布了《發行監管問答——關于引導規范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以下簡稱《監管要求》),對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募集時間、定價、規模等都做出了詳細并且嚴格的限定。
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在采訪中了解到,新規對于整個再融資生態都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而作為定增市場的主力軍之一,公募基金怎么看待相關規定、繼續堅守還是轉型求變則成為業內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再融資新規的出臺或許是一針催化劑,乃至一道分水嶺,一場公募定增基金的“裂變”正在從這里展開。
折價進一步收窄,定增基金受質疑
某公募定增基金的基金經理最近有點忙。由于再融資新規的出臺,不少擔憂的投資者紛紛前來詢問,而他要一遍一遍地向對方解釋:“其實對公募定增基金的影響沒有那么大,還是要關注定增項目本身的超額收益。”
不過這顯然無法完全打消投資者的疑慮。眾所周知,此前定增基金火爆的一項重要原因就是定增發行折價效果優勢明顯,動輒30%以上的發行折價率幫助這類產品迅速躥升為市場“爆款”、受到投資者熱捧。不過從2016年中開始,隨著參與定增發行規模大增,一年期定增的發行折價率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降低,曾經最大的產品亮點開始出現一抹暗色。而隨著本次再融資新規的出臺,劇情的走向發生了更微妙的轉變。
《監管問答》的內容包括多個方面,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在這里給大家劃個重點:1、定價機制上,發行期首日成為唯一的定價基準日;2、發行規模上,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3、發行節奏上,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于18個月;4、申請再融資時,借予他人款項、委托理財都將受限。
某資深投行人士告訴理財不二牛,具體條款中影響最大的一條是“18個月”這條,因為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定增市場的規模。此外,定價基準日的調整也意義深遠,因為“原先是可以提前鎖價的、在董事會已經鎖定價格,現在都要按照市價進行發行,這種情況下套利空間就沒有了”,而3年期的定增可能會因此退出歷史舞臺。
對于定增基金來說,這可不是個好消息。根據Wind資訊,從2015年底起,一年期定增的發行折價率便已經出現下滑,到了2016年中更是跌至10%左右,儼然回到了2015年那波下跌時的水平。上述公募定增基金透露,去年一年期項目的平均折價率不到10%,低谷的時候更是低于5%。“新規出來之后,對一些發行量比較大的項目影響更明顯,因為未來可能沒有這種機會了,理論上折價率都會在10%以內。”
不過他同時指出,大部分定增項目的折價率并沒有大幅收窄、繼續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再加上定增新政原則上實行新老劃斷,短期內市場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另一位定增基金經理、博時基金陳鵬揚也對理財不二牛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即3年期的定增將淡出視野,而1年期的定增將由于嚴控規模而成為稀缺資源,短期來說新規對已經發行的存量產品“影響有限”。
那目前的公募定增產品業績究竟怎么樣呢?我們再來一探究竟。
整體表現“平平”,不了解還是不出彩?
在一家大型公募的內部報告上,理財不二牛看到了該公司統計的2016年定增基金業務情況:去年全年市場一共發行了40只定增基金,規模達530億元,其中實現全年正收益的有26只,另外8只沒建倉、6只出現虧損。
該公司的整體評價是:規模井噴,業績兩級分化。
而根據Wind資訊,定增基金的業績表現確實分化得比較厲害。成立以來的回報有高至38.36%的,也有不少還處于負收益階段,而處于中間地帶的絕大多數定增基金回報率都在0~1%以內。這樣的成績單,乍看上去確實談不上令人滿意。
從上述統計可以看出,定增基金業績呈現相當明顯的兩極分化。出眾的一騎絕塵,其余大部分則停留在“打平”的狀態,即便是排名前15的多數也是表現平平,更不用說還有一些從去年下半年成立之后便一路虧損,短短幾個月的虧損幅度已經接近5%了。
作為2015年橫空出世、2016年大放異彩的“爆款”基金,為何定增基金目前的表現如此疲軟?
恒天中巖助理總裁高文龍對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分析,從2016年開始進入定增市場的機構越來越多,水平參差不齊,無形中也拉低了參與定增的平均收益,因此到現在給大家的感覺是整體業績不如前兩年那么突出。而隨著折價的縮小,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
“到2016年11月~12月份,進行定增的本身就是中小股票較多,而這一時期中小股票的估值正在經歷市場的重構,折價的縮小又帶來安全墊的變薄,定增跌破發行價的情況大比例出現,也就形成了當前定增業績比較平淡的印象。”他進一步表示。
另一方面,多位定增基金經理也頗為無奈地向理財不二牛解釋,由于特殊的計價方式,普通投資者對于定增基金業績表現的判斷或許不太公允。
九泰基金定增投資中心總經理劉開運就直言:“定增基金的計價方式是攤余成本法,看到的凈值并不能反映基金的真實價值。而如果按照市價法來計算,一些定增基金投資的項目回報率其實是很可觀的。有的投資者會直接把定增基金和其他權益類基金例如股基做比較,尤其在一個上漲的行情里,對比之下表現很大可能不如后者。但這本身其實是沒有可比性的,對不同的基金應該用不同的評價規則去看。”
一方面是并不出彩的業績,另一方面定增基金的門檻確實更高、普通投資者了解不足,再加上再融資新規出臺后大家對定增折扣進一步收窄的疑慮,對公募定增產品的擔憂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那投資者應該怎樣對待這類產品呢?
高文龍分析稱,回顧過去幾年定增產品的最終收益可以發現,在市場高點發行的產品,規模都比較大、而最終收益都不是太好。“比如在2015年11月~12月大跌反彈后、2016年1月熔斷前小高點發行的定增產品,體量都不小,而最近更好趕上解禁退出,現在看收益遠不如其他時期,而那個時期又是市場最容易發行產品的時期。因此在市場狂熱時保持定力,也是包括定增在內的所有策略和管理人必須堅持的。”
劉開運也建議,一般投資者要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定增投資:“比如我手頭的項目退出周期一般是一年,而且我們建倉也是循序漸進的。理論上如果大盤是漲的,和指數相關性很大的定增基金一定會漲,所以還是要保持耐心。”
上海證券基金評估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直言,再融資新規對定增折價率和規模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因此投資者要理性降低對定增投資的回報預期。
向左走向右走?公募定增江湖或發生“裂變”
對于再融資新規對定增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定增基金經理們都心知肚明。
在采訪中他們表示非常理解監管機構的意圖,“定增以更市場化的價格去發行、減少資產套利空間,讓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線”,不過也坦承新規使得定增這類資產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存量產品還好,未來新增資產的影響會比較大。大家可能不會像以前那樣(對定增)感興趣了,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投資人的投資情緒、心理和認識。”
也正因如此,公募定增基金就像走到了一個十足路口,管理人們或早或晚都正在做出自己的選擇。正如一位基金經理感慨的:“未來這類資產的產品形態、投資策略和現在相比一定會有新的變化,還有一些機構對定增業務可能也不會那么重視了,所以會出現資金退出的現象。”
作為被業內稱為“定增牛”的代表,劉開運顯然在采取積極應對的策略。在他看來,首先大部分定增項目的折價率從去年已經開始下滑、新規出臺后并不會出現大幅收窄的現象,其次歷史上的項目除開折價率之外,和滬深300指數相比平均每年仍然有10%以上的超額收益。“所以定增投資本身還是有非常扎實的邏輯之稱,是長期可持續投資的產品類型,還是值得配置的。”
他對理財不二牛坦言,過去基金有一個策略叫做“高折價策略”,就是如果項目折價特別高、但是基本面不大好,也有可能去投。“但現在沒有折價之后這種策略就不行了,要更按照企業基本面、核心競爭力、內生增長性等指標來投。所以我們關注項目的基本面更多了,折價率考慮得很少,未來投資的側重點也有所變化。”
陳鵬揚也表示,將繼續推行“定增+固收”的模式,發揮主動管理競爭優勢:“2016年我們只投了15%的定增標的,仍有精選空間。“
融通基金投資經理付村則告訴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未來的定增投資將需要多策略配合,同時不盲目追逐市場熱點,以絕對回報的目標尋找存在預期差的適合定增參與的投資項目,此外還要加強投后管理能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本身涉足定增業務不多、時間也不長的基金則開始考慮“撤離”。一位大型公募人士就稱,該公司參與的項目到期后“資金可能就退出定增市場,往其他方向投了”。
“在新規出臺后如何進一步做好定增,我們覺得對公募基金來說還是要從投研和投行兩個方面入手。加強投研能力,在新規本身就會自動限制那些無厘頭定增的助力下,加強對個股的基本面研究,更好把握定增時點是第一點。另外一方面加強投行化思維、加強相關人員的配置,恐怕是未來的必由之路。我們也相信,隨著上市公司多元化融資方案興起、股債結合類再融資工具進一步豐富,具備上下游資源整合能力的公募機構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高文龍總結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