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 2017-01-17 10:43:55
車子行走在蘇黎世到達沃斯小鎮的高速公路上,公路兩邊有很多方方正正的“大房子”,那就是瑞士的工廠。這些“工廠”規模普遍偏小,汽車、工作臺、桌椅一應俱全,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無法享受規模化帶來的經濟效益,但也自成一派,在創新、設計上擁有強大的不可替代性。
記者 熊乙
車子行走在蘇黎世到達沃斯小鎮的高速公路上,窗外是茫茫雪地,房子零星地分布在其中。車子繼續往前開,我發現了一些不同于中國的地方——房子。
不同于中國,瑞士公路的兩邊有很多方方正正的“大房子”,相對于普通住房來說,它們的體積偏大,造型非常規整,材質類似于國內工廠。
圖1:前往達沃斯小鎮的路上,茫茫雪地中的“大房子”
指著其中一棟“大房子”,我向司機提出了疑問。司機笑著說:“那就是工廠。”
“那這個工廠的規模也太小了,和國內的完全沒法比較啊,”我如此質疑。
似乎是不滿我的質疑,司機立馬反駁說:“這里的工廠都是自己的品牌和設計,產品也是手工制作,而國內的大多都是代工廠,本來就沒有可比性。”
圖2:司機口中的“工廠”,規模普遍偏小,記者在車上看到了一座房子的內部結構——汽車、工作臺、桌椅一應俱全,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圖3:從蘇黎世到達沃斯一路上都是這種類型的小作坊
司機的話讓我不禁想起了國人最引以為豪的“中國制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依靠其強大的成本優勢而迅速崛起,中國也因此被人稱為“世界工廠”。然而近年來,中國企業卻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
隨著勞動力成本提高、企業稅負加重,中國企業賴以生存的成本優勢不復存在,而與此同時,國內企業本身就欠缺的創新、技術方面卻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
圖4:富士康在中國的工廠,規模龐大,可容納百余萬人
反觀瑞士的小作坊,獨立品牌、獨立設計、獨立制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無法享受規模化帶來的經濟效益,但也自成一派,在創新、設計上擁有強大的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這將是中國企業未來要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Made in China”已經不足為奇,中國下一步是要走向“Created in China”。世界工廠也許會往印度、往東南亞遷移,但只要掌握了核心競爭力,小作坊到大工廠都可以屹立不倒。
從蘇黎世到達沃斯的途中,風雪不斷打在車窗上,然而繞過一座山頭,遠方的山頂卻出現了一縷金色陽光。望著金色的山頂,耳中再度回響起司機的話語,心中卻不由地升起了一股希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