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16 00:27:35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認為,2016年,我國進出口呈現前低后高、逐季回穩向好態勢。2017年,國際環境依然嚴峻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也仍然較大,影響我國外貿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支撐外貿持續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王可然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王可然
2016年外貿數據1月13日出爐。
據海關統計,2016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值24.3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萬億元,下降2%;進口10.49萬億元,增長0.6%;貿易順差3.35萬億元,收窄9.1%。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第四季度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分別增長3.8%、0.3%和8.7%。這是2016年以來,唯一一個進口值、出口值同時實現正增長的季度。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認為,2016年,我國進出口呈現前低后高、逐季回穩向好態勢。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值明顯下降,二季度出現企穩,三四季度持續實現正增長。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5年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就已經呈現出回穩的趨勢,但這種趨勢在2016年表現得更加明顯。“一方面說明國家采取的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的政策取得了實效;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外部環境的改善。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在傳統歐美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讓對外投資企業有了更多的選擇。”
●出口企業新增訂單指數回升
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下降8.2%、7.9%和8.6%;第二季度,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分別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進出口和進口值分別增長0.8%和2.3%,出口值下降0.3%;第四季度,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分別增長3.8%、0.3%和8.7%。
對此,黃頌平在1月13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去年我國進出口貿易呈現出前低后高、穩中向好的走勢。尤其是三、四季度,進出口回暖跡象明顯。除了國內政策因素激勵以外,外部因素亦有改善的跡象,出口企業新增訂單指數回升明顯。
“比如從反映經濟景氣程度的制造業經理人指數來看,美國、歐盟、日本這一指標四季度各月都保持在榮枯線上方,12月份達到階段性新高。新興市場中,俄羅斯、印度等也保持在榮枯線上方。”黃頌平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反映全球貿易活躍程度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也從2016年2月初的歷史低點開始反彈。11月11日回升至1045,16個月以來首次突破1000點。同時,根據海關總署對3000家外貿出口企業的月度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6月以來,出口企業新增訂單指數明顯回升。12月升至41.9,為2015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李光輝告訴記者,近些年,我國一直致力于培育外貿轉型升級新動能。從去年的形勢來看,確實已經初顯成效。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
“外貿形勢逐季回穩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中國傳統節日的影響。每年的1~2月份,伴隨著元旦、春節的到來,屬于對外投資和吸引外資的淡季。受到節假日影響,人們的工作頻率和效率不高,客觀上會對數據統計產生影響。所以,不能產生逐季回穩就高枕無憂的思想。”李光輝說。
●支撐外貿回穩基礎仍不牢固
黃頌平表示,2016年四季度,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三個月環比回升,到2016年12月,這一指數繼續回升至37.4,表明2017年一季度我國出口壓力有望進一步緩解。
然而,也有業內專家表示,2016年隨著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黑天鵝事件頻頻發生,全球范圍內已經出現明顯的逆全球化趨勢,2017年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因素依然客觀存在。
世界貿易組織2016年6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國集團經濟體實施了145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超過20項新措施出臺,月均新措施數量為2009年世界貿易組織開始監測貿易限制措施以來的最高水平。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共遭遇27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涉案金額143.4億美元。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同比分別上升了36.8%和76%。
李光輝也表示,相比于2016年,2017年全球政局依然不穩定。比如英國脫歐,歐洲主要國家大選,美國新總統上任,韓國總統大選等。這些都會增加今年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研究員楊丹輝表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外貿很難再現2005年前后對GDP貢獻度高達20%左右的水平。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成本的攀升,以勞動力總量和成本為核心的中國外貿傳統優勢由逐步弱化加快轉為系統性減失,已經接近臨界點,而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外貿發展動能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楊丹輝說。
展望2017年全年的外貿發展形勢,黃頌平表示,2016年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回穩向好的態勢,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2017年,國際環境依然嚴峻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也仍然較大,影響我國外貿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支撐外貿持續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