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03 23:56:15
被卷入裁員事件的無人機企業并不是僅有零度智控一家,就在上個月,億航無人機突然宣布裁員70多人。2016年3月,美國無人機企業3D Robotics也宣布裁員。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項義妹 實習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每經記者 項義妹 實習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備受資本圈關注的無人機領域從來不缺故事。就在2017年元旦前夕,零度智控134人的“離職”事件,讓這家曾在2016年9月完成1.5億元B輪融資的“明星無人機企業”陷入風波。
值得注意的是,被卷入裁員事件的無人機企業并不是僅有零度智控一家,就在上個月,億航無人機突然宣布裁員70多人。2016年3月,美國無人機企業3D Robotics也宣布裁員。
一方面是知名消費級無人機企業自稱的“架構調整”;另一方面也有人深思裁員和離職背后的行業“虛火”。
“這塊蛋糕現在還沒想象中的那么大。”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市場上過低的消費需求和一直下跌的價格,消費級市場遇冷后,不少公司也必須調整步伐,或許裁員只是這個過程的開端。
快要觸及天花板?
根據艾瑞咨詢的預測,預計到2025年,國內無人機航拍市場規模約為300億元,農林植保約為200億元,安防市場約為150億元,電力巡檢約為50億元,750億元的市場規模中有半數以上來自專業級應用市場的貢獻。
同時,無人機在得到政策層面的支持之后,大量資本紛紛涌入。目前除了首屈一指的大疆之外,國內已有昊翔、億航、零度智控等較大的消費級無人機企業廠商。而事實上,這個行業真的這么美好嗎?
“資本涌入是正常的,只是這塊蛋糕現在還沒想象中的那么大。”無人機工程師陳沁(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前無人機產品主要集中在軍用領域,生產廠商為了快速賺錢,造成了現在消費級無人機過度膨脹的現狀。
在經歷了一擁而入的發展之后,無人機行業的“虛火”開始漸漸降溫,從行業投融資情況便可見端倪。
根據畢馬威和CB Insights共同發布的Venture Pulse風投報告,全球無人機行業在2016年第三季度只獲得了5500萬美元的投資,共進行13筆;上一季度,一共進行了13筆融資,總計約1.06億美元;2015年第三季度共有12家無人機相關企業獲得1.34億美元的投資。相比之下,2016年第三季度無人機行業的資金規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9%。
此外,一些較大的消費級無人機企業接二連三出現裁員事件。除了近期的零度智控、億航之外,2016年3月份一度被市場看好的3D Robotics出現裁員、聯合創始人出走、關閉分部等一系列狀況。
有研報分析稱,根據公開信息來看,導致3D Robotics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其消費級無人機solo的庫存積壓。這一方面說明現有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中,大疆等巨頭對其他企業造成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也讓人產生消費級無人機是否已經快要觸及到天花板的疑問。
用戶市場難打開
不少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還是相當的小眾,目前發展面臨最大的難題在于如何打開用戶市場。
有研究報告指出,僅以航拍為主打的消費級無人機始終難以甩掉航模玩具的帽子,其增長潛力也有限。在消費級無人機需求趨于飽和時,真正能夠促成無人機行業發展的另一個增長點是其在專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即便是大疆,也開始布局專業級無人機領域,已推出了農業植保機,并積極謀劃向更多專業應用領域進行擴展。
零度智控CEO楊建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在絕大多數用戶眼中,無人機是工具,是電視臺用的東西。陳沁也表示,目前最大的難題就是無法像普通玩具一樣普及。
在陳沁看來,針對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打開市場的兩種方式是開發功能引導大眾及根據用戶需求迎合大眾。此外,陳沁還提到,自動化程度不足導致墜機和傷人的事故經常發生,也是消費級無人機面臨的問題和今后需要優化的方向。
龍脈無人機運營總監王小塵則表示,無人機不是剛需市場,很難撬動用戶的購買欲,2017年無人機的資金投入也會更加冷靜。不過,楊建軍認為無人機需求很大,他以多年前的無線電話并不是剛需舉例稱,剛需并不是由人來判斷,是由于技術的成熟程度決定。
談及未來,零度智控CEO楊建軍表示,2016年消費級無人機往小型化便攜化發展,由于各項技術的成熟,2017年消費級無人機將往小型化智能化發展,具備人工智能的無人機將不再是科幻,技術的成熟使行業級無人機將贏來真正的春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