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互聯網音樂付費“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0 00:48:59

在“最嚴版權令”發布后,220余萬首在線音樂作品被下線,引發業內極大關注,業內對此稱中國音樂產業進入了“付費元年”。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舒 每經編輯 楊軍    

每經記者 張舒 每經編輯 楊軍

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臺國內音樂史上“最嚴版權令”。

在“最嚴版權令”發布后,220余萬首在線音樂作品被下線,引發業內極大關注,業內對此稱中國音樂產業進入了“付費元年”。

2016年12月19日,在中國音樂產業發展成都峰會上,海洋音樂副總裁、彩虹音樂創始人姜山表示,付費可以說是未來互聯網音樂產業的一種趨勢,不過這需要一定的時間成本,最終形成市場和用戶選擇來檢驗的市場標桿化商業模式。

付費趨勢不會一蹴而就

去年7月,國家版權局下發《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2015年7月31日前,無版權音樂作品全部下線。數據顯示,在規定時間內,各網絡音樂服務商共下線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220余萬首。這被稱為國內音樂史上“最嚴版權令”。

時間過去一年多,上述《通知》下發之后,各個音樂平臺在清理無版權內容的同時,也開始向版權方購買版權。至此,野蠻生長的網絡音樂終于迎來了正版化春風。

“從去年開始,中國的整個音樂產業被認為是進入了付費元年,付費開始有一些突破。”姜山說,從產品上講,在各個音樂平臺上都會發現以單曲數字專輯、包月、VIP等形式的付費下載。

姜山認為,付費可以說是未來互聯網音樂產業的一種趨勢,不過,這種趨勢并不會一蹴而就。姜山表示,音樂產業付費還有很漫長的路需要走,需要各方,包括政府在內的推進和努力。

音樂產業需“可持續繁榮”

姜山認為,同時,付費是一個正向的商業模式,需要一定的時間成本,當音樂產業線上部分付費慢慢形成機制后,“其實會像傳統唱片業一樣,以往買CD、唱片等都要花錢,在機制形成過程中,平衡版權方和受益人的關系。”

姜山表示,最終拿市場和用戶的選擇來檢驗,一個商業化的產品,由用戶來決定是否買或下載,逐步變成了市場標桿化的商業模式。

現階段版權所有人的收益,有些人覺得少,有些人覺得沒有,姜山對此表示,在市場標桿化的機制下,平臺、音樂人、權利方的利益就比較好達成。“這就類似于,過去在線下賣CD,20塊錢一張,給權利人多少錢一張,可能互聯網還需要一些時間,但肯定是一個目標,可能會形成這樣一個市場的妥協。”姜山表示。

對于音樂產業未來的發展,姜山認為,音樂產業更基于一個長線,“我們要的是一個可持續的繁榮,而不是一下子爆發,想打造一個完整良性健康的音樂產業。”

關于中國音樂產業走向國際舞臺的問題,姜山表示,這個是由上游制造產業所決定,如果中國音樂產生一些全球化接受的音樂元素,國際化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中文字字幕精品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欧美一区 | 中文有码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 精品少妇一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