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8 21:18:43
“幾年前喬布斯推出蘋果開啟了一個時代,但坦率地講,在iPhone7發布的時候,整個行業都有一點失望。今天,我們也期望能跟行業一起驗證一下華為對于手機發展方向的引領是否能夠代表長遠。”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在概念手機Horne Magic發布會上如是說。
每經編輯|孟慶建
每經記者 孟慶建 每經編輯 吳悅
“幾年前喬布斯推出蘋果開啟了一個時代,但坦率地講,在iPhone7發布的時候,整個行業都有一點失望。今天,我們也期望能跟行業一起驗證一下華為對于手機發展方向的引領是否能夠代表長遠。”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在概念手機Horne Magic發布會上如是說。
蒸蒸日上的華為希望能夠在手機市場替代蘋果扮演行業引領者的角色,發布這款由華為“2012實驗室”歷時4年研發的概念手機就是在展示“學霸”能力。這款概念機采用了多個當下未應用的創新技術,比如首次使用4顆攝像頭、8個曲邊,紅外識別,另外有十個以上稱得上“智能”的軟件服務。
就在日前,小米也發布了概念手機小米 MIX,屏占比到達空前的 91.3%。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的供應鏈,對當前的概念產品都沒有大規模制造的能力,每一項變化背后都考驗著現有的手機供應鏈,也帶給供應鏈行業以想象空間。
屏幕、攝像頭仍是焦點
來自 IDC 的數據顯示,2016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3.629 億部,比去年同期的 3.593 億部僅增長 1.0%。在存量時代,抵抗手機淪為同質化的“大宗商品”是共同追求。
外觀變化仍然是最有感知力的創新,而最大市場在屏幕變化。華為概念機Magic采用了8曲邊的設計,3D玻璃屏幕、金屬中框、3D玻璃背板組合,因為玻璃設計不存在信號阻隔問題,雙玻璃面設計也順利隱藏了外露的天線。
2D、2.5D 玻璃與金屬機殼的產品已經存續多年。進入 2016 年后,暢銷的旗艦手機外觀出現了明顯變化。蘋果之外,全球出貨量排名前列的三星、華為、OPPO、vivo都采用了3D 曲面玻璃、金屬中框、玻璃背板的結構。vivo 高端產品xplay6號稱采用4D曲面玻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對藍思科技采訪時獲悉,藍思已經與蘋果就下一代產品屏幕開展多次技術研討,藍思科技董秘彭孟武對記者表示,在多種方案中就有雙面玻璃設計的方案。
據財富證券研報,目前國內大廠3D玻璃的良率在50% 以上,5.5寸的出貨價格在10~15 美元,而 4D玻璃的出貨量價格在20~25美元,相比2D、2.5D玻璃價格提升3到5倍。預計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15.5億部,而曲面玻璃蓋板的滲透率將達到25% ,即有3.875億部手機將搭載曲面玻璃蓋板;而玻璃背板的滲透率將達到40%,有6.2億部手機搭載2D/3D玻璃背板。3D、4D玻璃的勃興也將帶熱上游奧瑞德代表的熱彎機制造。
華為概念機Magic在業界首次使用了4顆攝像頭設計。攝像頭已經是所有手機企業聚焦的領域,索尼、萊卡開始與手機企業聯合研發。隨著后置雙攝像頭成為旗艦標配,上游供應鏈迎來一輪爆發,手機攝像模組供應商歐菲光2015年出貨1.86億顆,全球市占 8.1%,而今年已全球排名第一。OPPO、vivo主要手機攝像模組供應商舜宇光學,今年11月出貨量同比上升46.7%。
華為概念機Magic、小米MIX以及三星此前旗艦手機Note7都搭配了紅外攝像頭支持虹膜識別,券商研報顯示,虹膜識別相比指紋識別更安全和辨識度,目前收購豪威科技的北京君正、晶方科技有制造紅外攝像頭零部件的能力。
未來手機外觀還會發生哪些變化?趙明表示:“創新技術的商用取決于產品定義和產業鏈匹配的能力,成熟度需要滿足千萬級銷量,液態金屬、折疊屏、無線充電、石墨烯這些未來技術都在華為實驗室內,是否商用取決于技術創新與規模制造之間有門檻能否跨過。”
人工智能是未來看點
相比感知程度高的外觀變化,軟件創新不易在產品價值上直接體現,但是軟件應用開發能力在硬件同質化的周期中更能體現出差異化能力。即便在開放的安卓體系中,華為也試圖像蘋果一樣通過與應用企業深度合作打造有高壁壘的應用生態能力。
“智能手機與功能手機區別,過去是移動互聯網化帶來的應用改變,未來則是大量傳感器+大數據+人工智能引擎帶來的‘真正智能’的突破。”趙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概念機的magic live操作系統內置了耗時四年打造的人工智能交互引擎,由自然語義解析、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決策系統、推薦系統五部分組成。
比如, 在視覺感知方面,借助虹膜識別攝像頭,視覺感知系統可智能識別主人,在鎖屏界面,接受信息機主能看到詳情,其他人則只能看到新消息提示。屏幕會始終跟隨視線進行橫豎屏切換,不會因重力變化影響用戶閱讀。
用戶應用對話中,系統會自動識別語義,在輸入中自動做好備選提示,比如當問到天氣或位置信息時,自動現實當前的位置和所查詢地區的天氣信息,并放在候選字的首位。通過對各大電商開放接口深度開發,手機購物時可實現平臺自動比價,自動提取物流信息,接近物流柜的時候,自動彈出對應取件碼;在旅行環境中能夠自動匹配打車、機場行李傳送帶等功能。
趙明介紹說,通過對移動互聯網應用從系統底層打通,操作系統可基于用戶位置定位、應用內行為,結合各種傳感器,智能手機可以準確感知用戶和環境,判斷用戶意圖并智能提示與推薦;而長期積累的行為大數據可以實現手機學習演進,并隨著使用時間延長越來越聰明,作出超前判斷,人工智能在手機的應用是未來重要看點。
與蘋果系統的封閉性相比,包括華為在內的國內手機企業更依賴與合作伙伴的合作。比如多家手機企業語音識別技術出現了科大訊飛的身影,應用服務的深度開發得益于電商、出行、O2O等高頻次應用服務軟件的接口開放。
“我們認為任何一家企業屹立在科技發展前沿,必須要和頂尖的公司形成戰略合作,無所不能的公司幾乎是不存在的。華為生態聯接到各個領域,就去和頂尖公司合作,甚至把我們的技術提供給他,只有通過跨界合作才有希望領先別人一步。”趙明對記者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