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2 17:43:35
臨近年底,廣州與佛山兩地賣地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繼廣州兩日賣地攬金309億元之后,12月12日萬科38億元拿下番禺6宗商務金融用地,總土地面積達82354平方米。
每經編輯 魏瓊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隋丕寧
臨近年底,廣州與佛山兩地賣地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繼廣州兩日賣地攬金309億元之后,12月12日萬科38億元拿下番禺6宗商務金融用地,總土地面積達82354平方米。
隔壁佛山拍地現場也很激烈,經過4小時149輪爭奪,新城控股以42.7億元總價拿下佛山獅山鎮地塊,溢價率274%,樓面價高達9854元/平方米。該樓面價超越廣州南站樓面價。在兩種不同拿地模式下,成本價一高一低,形成鮮明對比。
萬科38億元底價斬6宗地
相對于年底開發商在土地市場拼得“頭破血流”,萬科另辟蹊徑以38億的總價底價拿下廣州番禺南站6宗商業地塊,顯得明智許多,一次性增加土地面積82354平。
對于萬科底價拿下這6宗地塊,業界表示一點不驚訝。早在2011年就參與該地塊的開發,歷經5年時間,萬科在地塊投入土地整理、規劃、前期工程建設等前期費用,所以競買人須與萬科公司達成有關協議。
15#、4#和3-2#三宗地塊樓面價分別為8670元/平方米、8405元/平方米和8867元/平方米,8#、1#和16#地塊的樓面價分別為9045元/平方米、7857元/平和8794元/平方米。
按照萬科規劃,項目將建設成廣州南站樞紐中心城,集購物公園、城市公寓、大型專業賣場、娛樂中心、高端精品酒店、品牌展示中心、名企總部、準甲級寫字樓及多功能中心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預計2018年6月開業。
進入樓市調控期,萬科開啟了“逆市”拿地模式,萬科10月銷售簡報顯示,自9 月份銷售簡報披露以來公司新增加項目18個,共花費162.52億元。公告顯示,萬科自披露10月份業績簡報以來,新增加項目為17個,主要分布在廣州、上海、杭州、寧波、蘇州等一二線城市,需支付總地價為146.43億。據統計,萬科年內總共新增項目139個。
根據萬科董秘朱旭的介紹,萬科拿地的寶典中有三個原則,第一不拿地王,第二考慮一二線城市以及附近的都市圈;第三、市場較差時果斷出手拿很多土地,市場較好時,則會采取股權合作等方式獲取土地。
新城控股溢價274%佛山奪地
廣州的土地拍賣備受關注,隔壁的佛山也表現出較為熱鬧的態勢。12月12日,新城控股經過4小時149輪激烈爭奪以42.7億總價拿下佛山獅山鎮地塊,溢價率274%,樓面價高達9854元/平方米,再次刷新紀錄,樓面價也超越了今日番禺南站的樓面底價。該地塊是獅山鎮今年首宗商住地塊,也成為今年溢價最多的地塊。
據了解,新城控股首次進入佛山市場,也是首次進入珠三角市場。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城控股看好珠三角的發展前景,在廣佛一體化深化融合下,佛山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目前包括佛山在內的熱點一二線城市土地供應沒有增加,新開工面積和批準上市面積均少于銷售面積,意味著當前土地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態將持續到后年,表現在土地市場,歐陽捷認為這些熱點城市還有很多機會。
對于未來是否加大在珠三角布局,歐陽捷給出了肯定答案,此次在佛山拿地的是新城控股住宅事業部,將堅持城市深耕戰略,有合適的機會和價格將在廣深等地布局項目,同時新城控股也將在尋求機會與當地企業合作。
受益于樓市火熱,佛山的土地市場價格陡增。據了解,早在2014年,由于限購等原因,佛山獅山庫存較高,較少地塊出讓。保利于2015年12月30日拿下的獅山塘頭地塊樓面價僅1890元/平方米。
放開限購、庫存告急,佛山獅山土地價格一年時間上漲4倍,新城控股、五礦等眾多外來開發商開始布局佛山市場。
放開限購后的佛山樓市大量搶客廣州,庫存急速下降,據佛山市房地產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佛山商品住宅庫存面積約為256.63萬平方米,比去年底減少了373.36萬平方米。如果按照今年月均157萬平方米/月的銷售面積計算,庫存只夠1.6個月消化。
據中原地產數據顯示,1—10月佛山樓市全面爆發,土地成交面積同比下降但土地成交金額同比上升40%,達403億元。一手住宅市場成交1634萬平方米,成交套數同比大漲142%,而廣州客戶已占到佛山市場的4成比例。
方圓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鄧浩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伴隨著市場的水漲船高,佛山土地市場火爆,今日出讓的獅山地塊位置不算太好,周邊商業氛圍較一般,不太看好該商業地的發展。
對于佛山樓價,鄧浩志坦言,在庫存告急,土地出讓較少的情況下,佛山樓價短期內下跌壓力小,廣佛交界處的樓價泡沫少,但三水等較偏遠區域需要謹防泡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