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2 14:45:05
近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身為“中國互聯網游戲先驅”的一對億萬富豪夫婦向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捐贈1.15億美元用于大腦研究,目的是幫助人類接受死亡。
每經編輯|趙云
近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身為“中國互聯網游戲先驅”的一對億萬富豪夫婦向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捐贈1.15億美元用于大腦研究,目的是幫助人類接受死亡。
這對被稱作“先驅”的夫婦,就是昔日中國首富、盛大集團董事長陳天橋,和他的夫人雒芊芊。據了解,包括捐贈資金的這份禮物將在加州理工學院創建一個以這對夫婦命名的神經科學研究所。他們表示,該所將開展純研究,具體方向將由校方決定。
“我們如何治愈死亡?這是我們慈善愿景的關鍵。”陳天橋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了解大腦和思維如何工作,將使人們能夠駕馭疼痛和恐懼等情緒。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消息一經公布,立即引起社會的巨大反響,也讓中國科學界炸了鍋。有人說,陳天橋為人類科學的發展貢獻私人財產,這種做法值得表揚;有人卻說,陳天橋身為中國人,在中國科研經費緊張的時候,卻把錢捐給了并不差錢的美國人,有失意義。
“駭客帝國”還有多遠?
現年43歲的陳天橋和40歲的妻子在1999年開始創業。據《胡潤中國百富榜》(HurunChinaRichList),他們的身家達到34.3億美元。
資料顯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盛大互動(ShandaInteractive)在2004年一度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游戲公司(玩過《傳奇》的朋友應該知道,那時候這款游戲有多火)。該公司后來剝離其游戲部門盛大游戲(ShandaGames),將其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募得10.4億美元,這是當時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美國最大規模上市。
從2009年起,盛大穩步推進中國互聯網企業歷史上規模巨大的轉型:從一家互聯網企業轉為以互聯網創新為核心的全球投資集團,逐步將盛大在線、盛大游戲、盛大文學等實體業務從集團內剝離。
而陳天橋此次捐贈,也并非一時興起。據《時代周報》今年3月的一則報道,2015年,陳天橋就開始了對腦科學相關延伸領域的投資。去年11月,盛大正式參與了以色列一家名為ElMindA的大腦科技公司的C輪融資。
而在最近接受秦朔朋友圈采訪時,陳天橋透露,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塊叫大腦發現。將深入了解大腦如何對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和保存,形成感知,進而如何將感知轉化為想法、情緒、決定、行為和記憶。
第二塊是大腦疾病的治療。將從兩個主要方面著手。一是精神類疾病,如躁郁癥、情緒問題、長期疼痛、精神分裂和其他精神問題;二是腦部退化性疾病,如失憶癥、震顫性麻痹和運動神經元疾病。
第三塊課題是大腦發展。關注的三個重點是:腦機接口技術(BMI);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
陳天橋認為,當下的VR、AR,是通過欺騙你的眼睛努力“欺騙(cheat)”你的大腦。他甚至提出了一個概念:將來VR或者AR的目的是為了“黑掉(hack)”大腦,不是為了“欺騙”大腦,而如果真能那樣,“駭客帝國”就完全可能了。
錢到底該往哪兒捐?
消息傳出后,不論是普通網友還是國內科學界,都大致有兩派截然不同的看法,首先簡單感受下網友們的評論。
據第一財經報道,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仇子龍研究員表示:“首先是驚喜,企業家也對大腦科學與基礎研究有興趣,其次是惋惜。”
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則在微信朋友圈評論說:“陳天橋夫婦選擇在生物學和神經科學研究都歷史悠久的加州理工學院支持腦研究,而不是上升期的中國,是典型的錯誤。”
畢業于加州理工學院的浙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則認為:“捐助科學,說明中國企業家開始積極關注更長遠更有意義的工作,這是好事。特別是他的選擇,最前沿的領域——神經科學,加州理工學院,DavidAnderson教授,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當然,作為中國神經科學家,我更希望看到我們的企業家捐助國內的神經科學。”
而在仇子龍看來,在中國科研實力完全能夠達到國際頂尖水平的前提之下,錢捐助給中國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
他認為,我國的神經科學起步晚,總體實力不及發達國家,但最近10余年,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成就,也建立和發展了一大批優秀的研究機構。國內現在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學家,他們大都在國際頂尖研究機構經過嚴格科研訓練,完全能夠達到國際水平,而且他們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更需要資助。因此如果陳天橋把錢捐給中國,從推動人類科學發展事業的角度來說一定會取得同樣的效果。
“陳天橋的捐款是私人行為,我們道理上不應妄加評論,但是我們衷心希望這件事能夠成為一個引子,為中國健全國內的資助體系、完善管理透明提供契機。仇子龍還表示,“要知道1億美元對于美國可能不算什么,對中國科研界來講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我們中科院的每一個課題組每年的科研花費大概不會超過200萬元人民幣,50萬~100萬元的資助對我們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討論中也有持中立態度的科學家。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薛天表示:“對于富人的捐款,不能追加道德的約束,尤其是這樣的捐款是為了促進全人類科學的,捐給加州理工學院本身是好事。陳天橋的這些錢如果投到中國可能格局可以做得更大,與此同時不確定性也會更多。我們更應該自省,國內有什么樣的制度和機制欠缺阻礙這類科研捐贈。”
第一財經稱,雖然大部分科學家同意目前的腦神經基礎研究中國具有趕超美國之勢,但他們幾乎一致認為陳天橋之所以把錢用來支持美國的腦科學研究,而不是中國,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美國有良好的捐助傳統,有完善的捐贈體制,為私人捐助者進入科研領域提供機會。
大額捐贈為了啥?
《金融時報》認為,陳天橋此舉,是中國新一代企業家向美國精英大學作出高調捐贈的最新一例。
常春藤大學的中國畢業生,如紅杉中國(SequoiaChina)的沈南鵬(NeilShen),已向各自的母校慷慨捐贈。房地產大亨張欣和她的丈夫潘石屹在2014年與哈佛大學(Harvard)簽訂1500萬美元的“SOHO中國助學金”協議。
今年5月,騰訊聯合創始人陳一丹(CharlesChen)發起了一項760萬美元的年度獎,旨在表彰杰出的教育研究。
事實上,2010年,耶魯2002屆畢業生、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SOM)捐贈8888888美元,就一度引起激烈討論。
事實上,社會捐贈已經逐漸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常態。2012年11月,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員胡潤曾表示,中國的富豪習慣給自己的母校捐款。
比如個人財富已超千億的馬云,在杭州師范大學迎來107周年校慶的時候,作為該校88屆畢業生,他便捐贈了1億元人民幣設立"杭州師范大學馬云教育基金"。
再比如騰訊創始人馬化騰,作為深圳大學的校友,他分別在2008年、2013年深圳大學25周年、30周年校慶時,捐款1000萬元和3000萬元。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2009年也為其母校北京大學捐贈了1000萬元,同時設立北京大學"李彥宏回報基金"。
那么,除了資助科研課題本身,這類捐贈是否還有別的含義?有網友認為,這或許有助于企業家子女順利入學。
這是為什么呢?簡單地說,中國人或美籍華裔為美國高校捐款,其實對華人在美國的地位提升是很有幫助的。人民網曾評論:“長遠來說,中國富豪捐贈國外高校,在展現博愛情懷的公益之心以外,一樣也會對中國有長遠的正面影響。”
另一方面,“捐贈”或許也是一種投資。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此前報道,今年9月21日,電子科技大學官網刊文稱,該校1986級校友、重慶博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博恩集團)董事長熊新翔在母校60周年校慶之際,捐資10.3億元設立“博恩教育發展基金”,以支持電子科技大學的發展。
當時就有觀點指出,作為一名老道的投資者,熊新翔捐贈背后實際上打的是投資算盤,“實際上這些錢并不是白捐,這個發展基金的用途在于科研,存在技術反哺的可能性,進而助推博恩集團的相關產業發展。”
若能實現“技術反哺”,倒也是一種“雙贏”。道理同樣適用于陳天橋此次捐贈。
不過,根據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大學富豪校友中,捐款人數僅占富豪校友總數的1成多,捐贈額和捐贈率都較低。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FT中文網、第一財經日報、人民網、微信公眾號“秦朔朋友圈”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