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18 00:53:57
調控可能再升級,部分房企繼續拼搶土地,很可能會導致政策繼續加碼。在已經非常嚴格的調控政策下,繼續加碼會導致樓市繼續降溫,而房企拿到的土地很可能會面臨入市或者持有風險。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杰
◎每經記者 王杰
“9·30”新政后,北京土地市場“畫風突變”。10月13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發布公告,明確海淀永豐和大興黃村的4宗地塊采用“限房價、競地價”出讓方式試點。
11月16日、17日兩天,上述四宗地塊集中入市。最終,海淀18/19號地塊,大興黃村地塊未決出歸屬,海淀20號地塊被中糧首創天恒聯合體竟得。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最終花落誰家,四塊地的住宅自持部分,皆為房企100%自持。
根據補充公告,這4宗地塊設定了地價上限,在嚴控地價的基礎上明確了未來商品住房的銷售限價。當現場競價達到地價上限時,就轉為競投企業自持商品住房面積。企業自持的商品住房將全部作為租賃住房,不得銷售。對于包含有獨立公建的地塊,則需在居住用途建筑面積的100%競投為企業自持商品住房后,轉為投報自持公建的面積。
100%商品房自持,這筆賬如何算?這些土地入市后將對市場產生哪些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調查。
后續還有7宗限價地塊
北京市規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首批試點地塊是落實北京市“9·30”新政的具體舉措,圍繞著新政中提出的嚴控地價,有效控制房價快速上漲的要求,采用了限定銷售房價、設定地價上限、競投企業自持面積比例、競投建設品質方案等多項措施,目的是嚴格落實新政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業內專家表示,從最終成交的地價以及企業自持的面積看,設置地價上限起到了引導市場主體理性參與競爭,將北京土地市場的地價水平穩定在合理區間的效果。競投企業自持商品住房的面積,也將增加城市的租賃住房供給,這也將滿足不同層次自住性的住房需求,特別是保障以居住為目的的住房需求。
北京市規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北京市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39號)的創新舉措,旨在積極推動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引導開發企業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開展租賃業務。
試點地塊在“限房價,競地價”的同時,還執行“90/70”政策,即套型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積占所有住房面積比例的70%以上。
關于后續擬推出試點地塊情況,北京市國土局給《每日經濟新聞》的回復中表示,9月30日,市規土委已發布了7宗住宅用地預出讓公告,土地總面積約42公頃,規劃建筑規模約83萬平方米,規劃用途主要為居住用地,該7宗地塊也將于近期在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場陸續推出,并將全部采用“限房價、競地價”交易方式出讓。
這四宗地如何賺錢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除了海淀20號地塊含商業比例高,最后中糧聯合體獲得,其他三地塊需要10個工作日后確定成交。合計4宗地塊62萬平方米,成交金額203.35億元,其中的50.39萬平方米住宅面積全部由開發商持有。預計將成為8400套出租房(按照平均60平方米單套計算,開發商盡量做小增加千人配套商業面積)。
張大偉認為,房企在嚴格調控下依然搶地,主要賭通貨膨脹,這四宗地賺錢可能性很小。8000套出租房一年租金大約3.2億元(剔除必要成本按照單套年收益4萬元計算),200億元一年的資金成本按照5%計算10億元??墒鄄糠职凑?2萬平方米商業+千人商業計算+地下車庫等,價值80億元計算。120億元的持有出租房土地成本+開發成本20億元=140億元持有成本,年資金成本7億元。“租金只能回本銀行定期存款。”
張大偉說,調控可能再升級,部分房企繼續拼搶土地,很可能會導致政策繼續加碼。在已經非常嚴格的調控政策下,繼續加碼會導致樓市繼續降溫,而房企拿到的土地很可能會面臨入市或者持有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