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13 17:03:30
拋開藝術價值之外,通過華誼兄弟和馮導的電影可以看到中國社會當代20年的變化和變遷,每一部電影都反映了當時最新鮮、最有熱度的社會話題。比如我們拍攝的電影《大腕》里非常有前瞻性的話,現在都實現了,包括高漲不下的房價,金融的興起和IPO的狂潮等。
每經編輯|牟璇 每經影視
牟璇 每經影視
從前王中磊僅負責華誼兄弟整個影視產業,而從今年開始,他的身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作為華誼兄弟總裁開始全權掌舵華誼兄弟的一切經營和管理。
今年6月,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在上海與王中磊進行深度專訪時,身份轉換不久的他還謙虛地說,“我是一個主導者,但更是學習者,因為我還要不斷惡補以前不熟悉,或者個人興趣沒有那么大的事情。”
▲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東方IC/圖)
如今,距離與王中磊交流已經過去了5個月,盡管上次見面時王中磊坦言今后的精力可能會從他最熱愛的電影板塊上轉移,但在這段時間里,王中磊在更為繁忙的同時,也仍未放棄對華誼兄弟電影的關注。
上周,王中磊出席了清華大學時代論壇,并與學生進行了題為“我和電影”的分享,他說電影是他的第二次生命,是他一生的事業。王中磊小時候就非常喜歡電影,盡管他最近幾年拍了很多英文電影,但每次大家問起來,他心里最驕傲的事大多出于他跟馮小剛導演的合作。
下周五(11月18日),頗經波折的馮小剛新片《我不是潘金蓮》將上映,王中磊與馮小剛再度合作,是否還能給大家帶來驚喜。
華誼兄弟與馮小剛
彼此信任的同時也彼此成就
提到華誼兄弟,就一定會提到馮小剛,華誼兄弟與馮小剛的深度合作不僅成就了馮小剛,也成就了華誼兄弟。王中磊在演講中就提到了與馮小剛最初的“相遇”,彼此信任的同時也成就了彼此。
▲馮小剛與王中磊(東方IC/圖)
王中磊說,1994年的時候我的哥哥從美國留學回來,我們倆成立了叫做“華誼兄弟”的廣告公司,運氣不錯,我們也變成了小有錢財的企業主。在1997年,一張海報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在地鐵里非常多的廣告牌當中看到了一張電影海報,就是葛優的這張《甲方乙方》的電影海報,這張海報吸引了我。看了這個廣告之后我回到公司就跟中軍說,這個廣告勾起了我再去看電影的興趣。
后來我真的因為這張海報去看了這部電影,幾百人座無虛席,大家從頭笑到尾,感覺非常溫暖,像冬天馬上要過元旦的感覺,特別溫暖舒服,看完我就覺得找到了人生重新再煥發激情的力量,出來以后神清氣爽,我覺得太有意思了。我當時想是不是我應該也參與到電影當中來?就很想認識這個叫馮小剛的人,也很想認識電影界的人。
▲《甲方乙方》劇照
中軍很支持我,他說你要不要成立一個工作組開始研究電影到底是怎么樣的,我們是不是可以投資,我們是應該以什么樣的身份進入到這個行業。那時候就在我們的工作人員中選了4個年輕人,組建了華誼兄弟電影辦公室,開始研究這個事。當時跟現在的環境是不一樣的,社會上沒有什么人做電影。
隔了很久,我一個同事說有一個機會可以參加馮小剛的第二部電影《不見不散》的首映,甚至有機會可以在后臺握一下手。我如愿得跟馮小剛導演握手了,也表達了我非常希望能夠拍電影跟他一起合作的欲望。馮導演很熱情跟我聊了幾句天,但在后我們20年的共同工作的過程當中,每每我提到這個事的時候,我覺得他的表情其實他根本不記得這件事情,因為那時候《甲方乙方》的成功已經有太多太多的人想跟他合作。
但非常幸運的是,我用最質樸的方式打動了他,我們就開始了長達20年的合作。盡管我到現在已經出品了150部電影,最近幾年我也拍了很多英文的電影,但其實每次被大家問起來的時候,我心里最驕傲的事大多出于我跟馮小剛導演的合作。
不受看好的《集結號》
卻成了當年票房冠軍
華誼兄弟跟馮小剛能夠合作20年,拍出了很多“馮氏幽默”類的賀歲電影,也拍了《集結號》《一九四二》等主旋律電影。并且直至今日,王中磊對《集結號》的成功仍然津津樂道,一部戰爭片,并且并無大牌明星陣容,卻成為了當年的票房冠軍,這對于王中磊來說,也是非常難忘的經歷。
▲《集結號》劇照
王中磊說,到了2007年的時候我們又遇到了一次非常大的碰撞,當時小剛特別希望拍一部戰爭電影,這個非常地刺激我跟中軍,因為那時候戰爭電影已經是一個沒有人看的電影類型了,或者說中國電影已經若干年都沒有出現過好的戰爭電影,觀眾已經越來越疏離這樣的題材了。所以戰爭電影到底要如何拍好?怎么能有新的突破?我們作為一個民營的電影公司,希望能和主旋律的影片能有些不同,能拍出不同角度。
當時我們就選擇了《集結號》這部電影,非常反傳統,因為電影中的主角是跟傳統電影中不一樣的英雄,他們立下了赫赫戰功,也做了很多的犧牲,可是因為各種原因這輩子他們沒有被承認,或者心里積壓了一些情緒,我想通過這部電影來反映人與戰爭的關系。因為我們小時候看的電影,里面所有的英雄們都是非常勇于犧牲的,他們每次上前線都是充滿希望,可是這部電影是反過來的。
▲《集結號》劇照
在上映的時候,這也是最不被看好的電影,我們給電影院放映,影院說這個電影拍得真好看,但是沒有明星。而且我們那一年還遭遇了巨大的競爭對手——陳可辛導演的《投名狀》,集合了華語電影四大明星,投資3億元,跟我們同一天上映。
在上映前一天,我們在跑宣傳的時候,非常著急。到電影院以后發現我們的海報也不能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為那邊有劉德華、金城武、李連杰,而我們的排片也被擠壓得非常嚴重。但我們從第二周開始逆轉,反超了《投名狀》,連續4周成為票房周冠軍,最終取得了當年的票房冠軍。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
講述不幽默的當代事實
本月18日,馮小剛新片《我不是潘金蓮》即將上映,早在上映前,《我不是潘金蓮》就斬獲多個國際大獎,包括第64屆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上獲最高榮譽最佳影片“金貝殼獎”,女主角范冰冰獲得最佳女主角“銀貝殼獎”,這也是中國影片時隔7年再度獲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大獎。與此同時,《我不是潘金蓮》還獲得了53屆金馬獎五項提名,可以說是未映先火。
▲《我不是潘金蓮》海報
不過,《我不是潘金蓮》也遇到不少阻礙,包括將檔期從國慶檔調至11月18日,外界瘋傳未過審。與此同時,馮小剛采用的圓形畫幅也頗具爭議,能否經得住觀眾的審美考驗,還要等待上映之后再做判斷。
不過王中磊對《我不是潘金蓮》非常好看。他說,在《集結號》之后,我們拍攝了《1942》《唐山大地震》和11月18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我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講述中國人的故事,拋開藝術價值之外,通過華誼兄弟和馮導的電影可以看到中國社會當代20年的變化和變遷,每一部電影都反映了當時最新鮮、最有熱度的社會話題。比如我們拍攝的電影《大腕》里非常有前瞻性的話,現在都實現了,包括高漲不下的房價,金融的興起和IPO的狂潮等。
▲《我不是潘金蓮》劇照
上周的時候在清華也有一個論壇,就是李安導演和馮小剛導演在清華大學做的“我的第一次”的對話,那也是我們策劃的題目。因為他們兩個都是華語電影中或者說國際電影中非常有地位的、有成績的導演,但他們分別在62歲和58歲的時候選擇了嘗試用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拍攝新電影,李安導演的電影不管最終取得什么樣的成績,但在行業中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他用了創新科技來拍攝。
馮小剛導演用他想象中的一種構圖來講一個屬于我們中國老百姓心中的故事,18號你們就可以看到這個電影《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電影也是特別有趣的,延續了馮導用他非常幽默的方式來講非常不幽默的當代的事實,這是一個很好看的電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