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1 13:46:30
當前的成都,正迎來一個發展的歷史機遇期。
成都已經吹響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號角。成都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確立了“一個目標、五維支撐、七大任務”的“157”總體發展思路。
發展戰略已經確立,未來幾年成都將是什么樣的景象?10月27日開始,成都市各區(市)縣陸續舉行黨代會,會上提出了當地未來五年發展規劃,從另一個角度為我們繪制了成都宏偉藍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部分區(市)縣會議報告發現,成都市各區(市)縣圍繞“157”總體發展思路,結合當地特色,切實提出了許多發展亮點。
經濟發展是重點各地側重不同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勢不可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重構帶來技術鏈、產業鏈、價值鏈的深度調整。作為成都經濟“第一線”,各區(市)縣在未來五年發展中都重點布局經濟發展。
位于成都主城區的錦江區是傳統的商業核心區,面對新一輪發展,確立了打造“新經濟高地,國際化城區”新目標,并通過“城市空間、城市動力、城市經濟、城市文化、城市生態、城市民生、城市治理”七大抓手,全力推進“服務經濟繁榮區、創新創業活力區、對外交往門戶區、文化名城魅力區、健康幸福首善區”建設目標。未來,該區將著力推進三次產業、金融創新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培育更多的新業態、新平臺、新服務,實現經濟增長從中高速向中高質轉變。
成華區是成都市曾經的工業集中區,經過“騰籠換鳥”,轉型發展,確立了“宜人”為本的國際化城區轉型。該區提出將推動成華工業二次騰飛和現代服務業加速崛起,加快進入地區生產總值千億俱樂部,到2020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0億元以上。
新都區將深入實施工業強基行動和工業倍增計劃,加快打造千億工業園區,到2021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60億元,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500億元。其中,到2021年,軌道交通和航空產業園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突破500億元、200億元。
溫江區作為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戰區,緊緊抓住產業發展這個命根子,以成都醫學城為重點,大力實施“工業強基”、服務業提升、都市現代農業振興三大行動,基本建成以“三醫融合”為特征、以“三業共興”為支撐的現代產業之城。
新津縣在軌道交通等領域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本次該縣提出,堅持工業強基,推動產業倍增,打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高地。力爭到2021年,基本形成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
創新、開放、生態、轉型成關鍵詞
除了經濟建設,各地發展規劃都緊緊圍繞成都市“157”總體發展思路,其中創新、開放、生態、轉型成為提及較多的關鍵詞。
青羊區將聚力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切實擔當“窗口門戶”和“輻射引領”職能,推動青羊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提出力爭2018年經濟總量跨越“千億”門檻,率先建成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現代城區。
金牛區是成都市傳統商貿大區,本次提出打造“科貿之都、文化北城”的城市名片。該區將大力推動“創新驅動先導區、北改優城典范區、文化旅游新興區、樞紐經濟示范區、幸福和諧首善區”建設,加快推動轉型跨越,建設全域城市化、全面現代化、充分國際化的中西部綜合實力領先城區。
“雙創”方面,武侯區以打造中西部創新創業新地標為目標,加快推動“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創業力量匯集、創業資本聚集。力爭到2021年,建成創新創業載體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聚集各類創新創業人才2萬人以上,引進創投基金40億元以上。以承接、壯大初創成功項目為重點,著力構建西部智谷創新創業園區從初創到育強的梯次成長空間格局。到2021年,孵化培育骨干企業300家以上。
郫縣是全國“雙創”示范基地之一,本次提出按照建設“雙創高地、生態新區”發展定位,圍繞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創新創業示范區、轉型發展樣板區”發展目標,堅持“改革引領、創新驅動、開放助推、產業融合、升級轉型”發展路徑,努力建設創新郫縣、智慧郫縣、法治郫縣、健康郫縣、書香郫縣和生態郫縣。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