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3 16:16:16
10月12日,天藥股份披露重組方案進展,宣告本次重組放棄對湖北天藥的收購。后者因存在若干問題而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天藥股份亦認為其存在的缺陷可能會對生產經營、盈利能力造成較大不利影響。決定放棄湖北天藥之后,天藥股份的重組還剩下對金耀藥業62%股權的收購,總的交易預估價也由此前囊括二者的13.4億元,調整為如今的11.6億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天宇
每經記者 趙天宇
曾被天藥股份(600488,SH)寄予希望延伸產業鏈的一場收購,如今標的之一的湖北天藥卻因違規被收回藥品GMP證書,無奈成為眼下的“棄子”。
10月12日,天藥股份披露重組方案進展,宣告本次重組放棄對湖北天藥的收購。后者因存在若干問題而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天藥股份亦認為其存在的缺陷可能會對生產經營、盈利能力造成較大不利影響。決定放棄湖北天藥之后,天藥股份的重組還剩下對金耀藥業62%股權的收購,總的交易預估價也由此前囊括二者的13.4億元,調整為如今的11.6億元。
記者查閱發現,國家食藥監總局今年7月即開展了對湖北天藥的檢查,且當時湖北天藥已成為天藥股份欲并購的標的之一。然而,天藥股份并未在當時披露此事,直至9月末才首次披露湖北天藥存在缺陷一事。
記者試圖聯系天藥股份詢問信披事項,但未獲答復。某券商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天藥股份對于擬收購標的此類信息披露并非必須,不披露屬于“擦邊球”。
重組期間被查未及時披露
國家食藥監總局對湖北天藥的藥品GMP檢查始于今年7月下旬,而早在5月天藥股份就已經將湖北天藥列入重組計劃中的并購對象之一。然而,面對當時監管部門查出的問題,天藥集團卻并未公開披露,直至9月27日才突然宣布湖北天藥在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存在缺陷和風險隱患;隨后,9月29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對湖北天藥的跟蹤檢查通報。
這份跟蹤檢查通報顯示,湖北天藥存在的問題包括:在小容量注射劑最終滅菌生產線生產非最終滅菌產品等。
10月1日,天藥股份也終于披露了上述具體原因。之后又直到10月11日,天藥集團才補充披露了國家食藥監總局對湖北天藥檢查的始末。
事實上,湖北天藥在7月18日就接到了國家食藥監總局關于藥品GMP跟蹤的檢查通知。據此,監管部門派出檢查組,在7月25日至7月28日對湖北天藥的胞磷膽堿鈉注射液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主要缺陷1項,還有一般缺陷14項。在跟蹤檢查結束后,湖北天藥制定了上述缺陷的整改方案。
不過,天藥集團對湖北天藥存在的缺陷及其整改方案進行評估后,認為“上述缺陷不會對湖北天藥的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并未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進展公告》中予以披露。同時,針對國家食藥監總局專項檢查的產品——胞磷膽堿鈉注射液生產過程可能存在不足,出于謹慎考慮,湖北天藥暫停了對該產品的產銷;但天藥集團同樣未披露此事。
對于當時未披露的原因,天藥集團稱此產品對業績的貢獻有限,認為“停止該產品的生產、銷售不會對湖北天藥的生產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公告中的列表顯示:2014年度、2015年度,湖北天藥的胞磷膽堿鈉注射液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均未超2%。
湖北天藥的控股股東天津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藥業集團”)在8月末檢查了整改情況,卻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9月27日向天藥股份發函告知。兩天后,國家食藥監局公布跟蹤檢查結果,要求湖北省食藥監局收回湖北天藥的小容量注射劑《藥品GMP證書》,立案調查,并對相關產品采取風險管控措施。
但天藥股份稱,湖北天藥在通報發布前只給公司及藥業集團提供了《藥品GMP跟蹤檢查不合格項目情況》,未提供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中涉及的相關內容,因而公司此前對通報并不知情。
標的未被徹底拋棄
天藥股份當時計劃收購金耀藥業和湖北天藥的初衷即在于向制劑領域發展,完善產業鏈。天藥股份的主營業務為皮質激素類原料藥、氨基酸原料藥及中間體,而湖北天藥主要從事小容量注射劑、大輸液的生產經營,被天藥股份認為“藥品制劑的擴容空間廣闊”,曾肯定其發展前景。
但如今,藥品GMP證書被收回,天藥股份亦認為湖北天藥存在缺陷,不適合注入上市公司,因此暫將湖北天藥100%股權從重組標的中剔除。
湖北天藥雖在眼下成為天藥股份重組進程中的“棄子”,但長期而言并未被上市公司徹底拋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藥業集團承諾,“待湖北天藥生產經營狀況、盈利能力符合要求后,擇時將湖北天藥注入上市公司”。目前,胞磷膽堿鈉注射液共114家獲批生產藥企。對于藥企GMP證書被收回,業內人士表示,藥企能通過GMP認證,就說明其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等均有能力達標,之后GMP證書被收回,或反映出企業對藥品質量把控缺乏重視程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