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6-09-23 08:14:53
9月2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政策新聞發布會。外匯局管理檢查司司長張生會表示,今年以來,外匯局針對跨境資金違規流動形勢,加大對大要案件和地下錢莊等外匯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數據顯示,今年1~8月,外匯局共查處外匯違規案件1100多起,行政罰款逾1.9億元人民幣。
9月2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政策新聞發布會。外匯局管理檢查司司長張生會表示,今年以來,外匯局針對跨境資金違規流動形勢,加大對大要案件和地下錢莊等外匯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僅上半年就針對違規資金流出開展了兩期非現場檢查,共查實2000多條線索存在涉嫌違規的問題,涉及資金超84億美元。下一步,外匯局會繼續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的統計監測和分析,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行為,保持外匯市場穩定。
對虛假對外投資
采取高壓態勢
數據顯示,今年1~8月,外匯局共查處外匯違規案件1100多起,行政罰款逾1.9億元人民幣,其中,金融機構違規案件504起,共處罰款超3000萬元。
除了加大對地下錢莊、大要案件的打擊力度外,據張生會介紹,今年以來,外匯局還開展了貨物貿易專項核查,尤其是針對貿易進出口、企業收付匯規模較大及增長較快的地區,全面核查分析包括虛假貿易在內的跨境資金流動異常情況,從核查情況看,目前沒有發現有資金大規模異常流出或流入的情況。
“外匯檢查工作一直把真實性審核作為著力點和中心環節,強調交易的真實性以及外匯收支的一致性。”張生會說。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以來,我國海外并購的規模發展迅猛,2015年我國資本項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與對外直接投資(ODI)就有100億美元左右的逆差。中國企業“走出去”并購火熱的背后,也不乏套利者利用這一渠道轉移資產。對此,外匯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郭松稱,外匯局支持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但對虛假投資肯定會采取高壓態勢。
“過去一年來,我們也的確發現有個別企業或個人通過對外投資這個渠道來轉移資產,這肯定是我們目前關注的重點。”郭松稱。
證券時報記者通過多位銀行人士了解到,近期部分地區確實加強了對ODI資金的監測審查。今年6月底,外匯局上海分局向轄內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轄內銀行機構加強對資本項目項下的資金流出的審查。其中,對于合伙企業辦理ODI登記業務,如果追溯其資金來源為個人出資的,需暫停辦理此類業務,個別特殊情況除外(如基金創始人);如已辦理ODI登記但資金尚未匯出的,需報總行審批。
境外融資資金
重現流入
一方面是跨境資金流出仍存壓力,需要繼續加大對異常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但另一方面,企業外債去杠桿的步伐開始放緩。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稱,從企業行為看,以進口企業的跨境融資為例,自今年3月份起,我國進口企業通過海外代付、遠期信用證等開展的跨境外幣融資余額開始回升,目前已持續了6個月,說明這類境外融資資金重現流入。
數據顯示,8月企業跨境外匯貸款資金凈流入61億美元,較5~7月份月均凈流入7億美元的規模明顯增加。王春英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企業跨境融資增多是比較積極的變化,對外負債對于部分企業的經營來說是必要的。在此之前企業對外債務去杠桿化持續了一段時間,但目前來看,企業債務去杠桿化已經逐步緩解,而且數據也證明了企業進口方面的貿易融資余額正在增加,說明企業生產經營以及信貸活動表現良好。
此外,郭松稱,今年以來外匯局頒布了一系列擴大對外開放、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政策,這些政策也為企業進行外債融資提供便利。例如,從外債借入端的角度看,今年4月底,將擴大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推廣到全國,改革后中資企業舉借外債更加便利;在結匯端方面,今年外匯局簡化了外債結匯的程序,使得結匯變得更加便利。這兩個政策配合起來,增加了借債的自由度,使得一些企業覺得現在是舉借外債比較好的時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