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08 17:12:59
目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里,有六家都是互聯網公司。其中,市值最高的是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亞馬遜、Facebook分列第二、三、五、六位,第十即為新近成功躋身的騰訊。
每經編輯|趙娜
每經記者 趙娜
騰訊、阿里股價齊飛,以至這幾天能見到不少類似“趕超中移動”的標題和文章。想想確實厲害,以9月6日收盤價計算,騰訊市值2.0353萬億港元,中國移動目前市值為1.96萬億港元,在美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團市值為2454.5億美元(約合1.90萬億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留意到,目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里,有六家都是互聯網公司。其中,市值最高的是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亞馬遜、Facebook分列第二、三、五、六位,第十即為新近成功躋身的騰訊。
但若再細看下,中國互聯網公司目前只有騰訊一家進入前十。BAT各有強大的搜索、電商和社交基因,這些年來在中國即本土市場的發展也整體喜人,在海外市場又表現如何?是否具備足夠的國際競爭力?
馬化騰還是專注做連接
就在9月7日,騰訊“掌門人”馬化騰發出了一封《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的公開信,并稱:騰訊與合作伙伴共建的新生態正從“一棵大樹”成長為“一片森林”。合作伙伴發展的生態基礎設施正在迭代,在“互聯網+”和“新技術+”的推動下,其生態空間也將大規模擴容。
“近幾年,騰訊專注做連接,聚焦社交平臺、數字內容及金融等‘兩個半’業務,其他垂直領域都與伙伴合作。對于合作,我們拿出‘半條命’,堅持去中心化,協助大家成長為自主的平臺和生態。我們很清楚,孤木難成林。只有賦予開放分享的基因,生態才可能長成一片森林。”
事實上,騰訊在社交領域的霸主地位毋庸置疑,這點也為其發展以游戲為代表的泛娛樂打下了基礎。為提升在全球游戲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今年6月,騰訊領銜的財團宣布收購芬蘭手游開發商Supercell的84.3%股份。
而對正引領一種“生活方式”的微信,2016Q2財報顯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06億,同比增長34%。
獨立互聯網評論人洪波認為,騰訊的國際化策略“跟公司特性有關系,從一開始就是一家非常關注產品的公司”,主要通過大量投資實現。
不過他也對記者分析稱,國外往往是單一產品的競爭,比如WhatsApp僅僅是一款通訊工具,對于合作方的要求較少。但微信已經不是一款單一的通訊工具,走向海外要想真正讓用戶用起來,首先要跟當地的各類服務商緊密綁定。如果沒有這個服務生態而僅作一款通訊工具,其競爭優勢不會太明顯。
馬云想建電子世界貿易平臺
作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曾說,阿里巴巴堅持的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使命。
目前來看,阿里的做法是在海外市場通過投資和收購尋求新機會和增長點。比如今年4月,阿里宣布擬以約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的控股權。
當時,阿里巴巴總裁邁克爾·埃文斯(MichaelEvans)說:“全球化是阿里巴巴集團當前的關鍵發展戰略。憑借對Lazada的投資,在全球電商業最具前景的地區之一,阿里巴巴將獲得在中國以外一個擁有龐大用戶數的平臺,一支得到證明的管理團隊,以及未來發展的穩定基礎。這筆投資符合我們的戰略,即連接全球各地的品牌、分銷商和消費者,支撐我們在東南亞的生態系統擴張,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用戶。”
值得注意的是,邁克爾是去年8月加盟的阿里,全面負責阿里集團全球化業務,此前其身份是高盛前副主席。
而在收購Lazada前,阿里在支付和物流等環節也有海外布局。去年,阿里聯手螞蟻金服投資了印度移動資訊公司One97Communications,后者的子公司Paytm主要提供在線支付業務,被外界認為要打造“印度版支付寶”。此外,阿里還入股了新加坡郵政。
“G20峰會上,阿里出了很大風頭,”洪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馬云把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作為政策建議提交,希望降低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的跨國貿易門檻。這一建議如能實現,得到最大好處的肯定還是阿里。
李彥宏盯上人工智能
“我覺得本質上從企業來講,不應該是以國來劃定界限,當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國際化是必須的。你在一個市場,有各種各樣的保護什么的,隨著中國市場進入WTO,越來越是一個開放的自由的市場經濟,不存在你是一個國際化的企業還是非國際化的企業。”
2007年百度世界大會的主題是“由你開始影響世界”,上面這段話便是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當時談及國際化時講到的。9年后的2016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的國際化分論壇在公司整體高舉人工智能概念之下,打出了“深耕本土智驅全球”的主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百度的移動產品矩陣目前已經遍布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6億用戶,3億月活用戶。其中,百度地圖海外產品今年才立項,現在覆蓋了100多個國家,主要瞄準的是出境游用戶,并通過AI(人工智能)技術集成各地的地理信息、景點接入。
百度國際事業部總經理胡勇透露,目前百度在海外主要采取派主管過去,然后在當地招兵買馬來支撐產品和運營體系。同時,也會在海外收購公司,有些會很快地融入到百度體系里面來,也有一些在體系外融入董事會模式。
日前,微信公眾帳號夸克點評撰文稱,過去多年,百度這家公司雖不象阿里那樣擁有如此多的光環,談到就業,百度甚至很難直接跟阿里系尤其淘寶這類平臺的創業價值對抗。但無論何時,技術創新的價值,總是最為底層也是最為核心的支撐。
但也有分析稱,BAT中的百度正在掉隊,至少目前從市值看,百度正在漸漸被騰訊和阿里甩開。其未來的戰略重心人工智能,能否“喚醒”百度尚需觀察。
BAT“出海”怎么搞?
有觀點稱,BAT三巨頭的出現離不開政策保護,也各有令人詬病的地方。早期的騰訊與“山寨”糾纏不清、百度的競價排名機制受質疑,還有與阿里相伴的打假問題。隨著這些企業的逐漸壯大,也出現了一種偏于樂觀的觀點,即從CopytoChina到CopyfromChina。
艾媒咨詢CEO張毅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針對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領域,中國企業是走在前面的。不過,在基礎性系統、商業模式創新上,還存在較大缺陷。對于BAT來說,眼下的國際化策略各有特色。騰訊主做社交、游戲,百度通過地圖帶動業務需求,而阿里主要是電商。但整體上,目前BAT對海外市場還在摸索中,海外收入整體還沒有起來。此外,當地政策會形成一定阻力。
“中國公司的國際化大多數做得都不太好,包括這些行業巨頭BAT,反倒是有些小公司做得不錯,比方說獵豹。大公司做得不好,也是跟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有關系,但獵豹這類公司如果不做國際化可能就很難找到生存空間。”洪波則認為,BAT在國內,甚至在一些市場基本找不到對手,不面臨生存問題,所以在做國際化的時候就沒有那么堅決,缺少“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另一方面,也跟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相對弱勢有關系,得到用戶認知的機會較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