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新能源

每經網首頁 > 新能源 > 正文

準入門檻提高 三部委收緊“新能源汽車”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05 21:25:22

從本屆泰達論壇上財政部、工信部、發改委官員的表態來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正在走向“收緊”,具體表現為財政政策、企業和產品準入門檻的提高。與之相應的,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開始提高。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冒詩陽    

每經記者 冒詩陽

“我們現在有新能源產品的汽車企業數量達到200多家,累計獲得生產許可的車型數量有4000多個。”在9月2日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吳衛向NBD汽車記者表示,“但實際投產的車型只有四分之一左右。”

為此,從本屆泰達論壇上財政部、工信部、發改委官員的表態來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正在走向“收緊”,具體表現為財政政策、企業和產品準入門檻的提高。與之相應的,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開始提高。

財政部:將提高新能源汽車補貼門檻

在9月2日第十二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據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介紹,中央財政正在研究建立能夠推動新能源汽車向“市場化”發展的長效機制。為此,NBD汽車了解到,財政補貼方式的技術門檻將提高。

“消費補貼的政策初衷是培育初級市場,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宋秋玲介紹說,“但長期執行消費補貼,企業容易患上政策的依賴癥,缺乏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的動力和壓力,行業容易出現低水平的盲目、重復擴張。”

NBD汽車了解到,今年前7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0.7萬輛,同比增長125%。通過“消費補貼”培育出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后,中央財政將為補貼設置“技術門檻”,以促進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誕生,逐步改變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市”。

“一是提高技術門檻、二是落實好補貼政策退坡、三是健全監督監管體系。”宋秋玲告訴NBD汽車記者,中央財政希望通過這樣的政策,加速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突破,以快速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

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由“培育期”進入“成長期”

NBD汽車了解到,與財政補貼的調整相適應的是,企業和產品的“準入”條件也在變得嚴苛。

“新能源汽車發展正在由‘培育期’進入‘成長期’。”在本屆泰達論壇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介紹說,但“大而不強”的局面在汽車領域仍然存在。

NBD汽車了解到,工信部希望將由“新能源”和“智能化”帶來的彎道機遇,成為帶動中國汽車產業實現技術和品牌超越的契機。

“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實現產業差異化創新發展。”瞿國春在泰達論壇中表示,“新能源汽車要具有全球創新的引領能力。”

為此,NBD汽車了解到,在今年8月12日工信部已公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產品的準入規定進行了修訂,對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條件、設計開發、生產一致性、售后服務能力等要求更加嚴格和具體。產品準入門檻也開始提高。

在準入門檻提高的同時,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研發的支持力度開始加大。

“通過政策銀行、貼息貸款和高技術發展專項等資金,共同支持創新、中新建設八大工程建設,加大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投資力度。”瞿國春介紹說。

發改委:今年下放90%政府審核汽車投資項目

“新能源汽車雖然近些年增速很快,短時間內各方面資本大量聚集。”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吳衛介紹說,“從目前情況看,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低水平建設。”

據吳衛介紹,目前國內有新能源產品的企業達到200多家,電池企業數量達到近300家。雖然數量已經龐大,但相應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質量、電池技術的突破,仍然困難重重。具體表現為,4000多個獲批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真正投產的僅有不到四分之一。

“真正能夠形成有技術創新、有持續的創新能力、質量和安全性能比較穩定的企業也不多。”吳衛介紹稱,以產能過剩為代表的低水平建設,正在成為困擾汽車行業發展的關鍵。

NBD汽車了解到,低水平的建設不只存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而是在整個汽車領域。據吳衛介紹,根據發改委、中汽協等機構去年的“摸底”,截至2015年底,汽車產能已達到3100萬輛每年,但在建產能仍有600萬輛每年,產能過剩成為全行業的問題。

為此,發改委希望改變項目審核辦法,來促進包括新能源、傳統汽車在內的健康投資。

“汽車投資項目的管理政策上,會有比較大的變化,政府審核項目會削減90%。”吳衛向NBD汽車透露,這個政策將在今年推出。

“現在汽車產業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投資的主體也逐漸的多元化。”吳衛還向NBD汽車介紹說,“我們在產業管理的方式上,在調控方式上不能再靠單純行政審批把關,要靠標準法規、市場監管和退出機制綜合來調控實現有效防范產能過剩的風險。”

在本屆泰達論壇上,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介紹預期,今年開始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每年的市場規模將以每年20萬輛的速度遞增,到2020年實現100-150萬輛的市場規模,并在同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由政策推動過度到“市場驅動”。

從目前來看,“普惠”模式的財政補貼和企業、產品準入政策的調整,已經拉開序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能源汽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浪潮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青青 | 综合久久五月婷婷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欧美一区 | 亚洲男女性爱视频在线 | 日本中文免费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