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6-09-01 09:37:38
據海外媒體報道,美國律師事務所Bronstein,Gewirtz & Grossman提醒宜人貸的投資者,已代表在2016年5月11日至8月24日期間購買宜人貸股票的投資者對公司及其高管提起集體訴訟
說起今年以來中概股市場的“明星股”,宜人貸絕對算是其中之一。不過,在股價出現劇烈波動之后,這只“明星股”也陷入了集體訴訟的漩渦之中。
據海外媒體報道,美國律師事務所Bronstein,Gewirtz & Grossman提醒宜人貸的投資者,已代表在2016年5月11日至8月24日期間購買宜人貸股票的投資者對公司及其高管提起集體訴訟,稱其因發布虛假信息致使投資虧損。
訴訟案指出,宜人貸違反了1934年證券交易法案,要求被告宜人貸對原告投資者造成的損失進行相應的賠償,其中包括宜人貸隱瞞了正遭遇越來越多欺詐貸款行為的事實;中國政府實施的新監管條例會對宜人貸業務造成負面影響,但公司未如實指明;宜人貸所發布的關于其業績、運營和發展前景的信息為虛假信息,具有誤導性或缺乏事實依據。
在P2P行業監管整體收緊、行業景氣度下滑的背景下,在美上市的宜人貸股價卻上演了驚人的“V型反轉”,今年二季度更實現了超強盈利。宜人貸此前公布的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凈營收7.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0%;凈利潤2.61億元人民幣,同比暴增226%。但相對于該公司股價的漲幅,兩倍的凈利潤增長都不算事兒。從2016年2月中旬的3.35美元,到8月16日一度創下42.34美元的歷史新高,這個過程只用了半年時間。有業內人士認為,宜人貸股價上漲如此迅猛可能是導致其被“盯上”的一大因素。
此前,銀監會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界定了網貸內涵,重申從業機構作為信息中介的法律地位,確立了網貸監管由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雙負責的監管體制,并以負面清單形式劃定網貸業務邊界,設置十三項禁止性行為。受此影響,宜人貸股價單日暴跌近22%。
宜人貸表示,公司已經知悉相關訴訟,但認為該起訴狀中的指控沒有任何依據,并準備積極應訴、維護公司的權益。
據悉,Bronstein,Gewirtz & Grossman是一家所謂的證券維權律師事務所,此前該律所對中概股新東方、去哪兒網、網秦等均發起過調查或訴訟。其實,中概股企業常常深陷“跨洋大戰”之中,聚美優品、中國手游、阿里巴巴等公司都曾成為被攻擊的對象。而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中概股誠信危機中,超過30只中概股慘遭各種訴訟和做空,其中不少以退市、申請破產告終。盡管受牽涉的企業都采取了積極措施應對各種指控,多數企業最終也成功擊退做空者,但從股價表現來看,投資者信心還是受到一定沖擊。
在美國律師事務所調查中概股企業的背后,所謂的“股市禿鷲”牟利產業鏈也露出了端倪。多家律師事務所聯合訴訟是因為在美國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美國有一批律師事務所專門盯著上市公司,在第一時間去當“第一原告”,以獲得最大利益,這些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又被稱作“股市禿鷲”。據悉,美國一些律師事務所的操作手法一般是先以代表投資者之名發布調查聲明,然后促使投資者作為原告委托他們調查、向法院提交訴狀。與此同時,美國證券訴訟體制決定了股民維權幾乎沒有成本、門檻較低。在訴訟初期產生的費用也都是由律師墊付。官司打贏了,律師會獲得30%左右的賠償金。
中概股成為集體訴訟的重災區,原因之一就是中概股在信息披露上存在較大瑕疵。在監管十分規范的美國市場,對信息披露有著嚴格的要求。在美國投資者看來,規范的財務是企業的生存之本,信息披露表現出的是上市公司面對股民起碼的社會承諾和職業精神,因此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與及時性事關企業生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