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10 01:06:0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施娜
每經記者 施娜
張家港農商行是江蘇蘇州3家IPO農商行之一,也是目前5家IPO農商行中,過會時間最晚的一家。截至2015年末,該行總資產823.54億元,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余額分別為563.87億元和385.04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制造業是該行不良貸款的高發區,其中,紡織業是重災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紡織業的不良貸款率為3.96%,而2013年末,其不良貸款率為0.27%。即短短三年,紡織業的不良貸款率上升了13.67倍。
此外,企業還款能力的惡化,也讓張家港成為了眾多訴訟或仲裁的原告。招股書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張家港農商行作為原告的訴訟案件的涉訴金額為14.77億元。
其中,標的在1000萬元以上的未決訴訟合計15件,共計3.66億元。江蘇舜天船舶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技國際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科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等都在被告之列。
●本地市場存貸款排第二
張家港農商行成立于2001年11月,由張家港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演變而來,是全國首家由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其前三大股東為張家港市直屬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沙鋼集團、國泰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為9.0965%、9.0873%、8.9674%。
不過,在該行股東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持有該行1456.8660萬股(總股本0.8956%)的華爾潤集團已經于2015年12月31日,進入了破產清算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張家港農商行是全國首批設立異地支行的農村商業銀行之一,較早開始了跨區域發展。
該行在全國共有機構網點總數96家,其中張家港本地27家支行、1家營業部、異地11家支行,57家分理處,同時主發起設立了2家控股村鎮銀行,參股5家農村金融機構,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
張家港農商與常熟農商行、吳江農商行一樣,地處江蘇蘇南地區,主要業務和網絡也集中在當地。截至2015年末,該行本外幣存、貸款總額在張家港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排名中均居第2位。
據了解,張家港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口岸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65個,是全國首個貨物吞吐量超億噸的縣域口岸。近年來,在全國縣域經濟十強中,包括張家港在內的4個江蘇省蘇州市所屬的市(縣)基本都名列其中。
●債券投資收入增長45.83%
與其他銀行一樣,利息凈收入是張家港農商行收入的主要來源。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7.27%、88.75%以及83.12%。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5年末,該行公司貸款占貸款余額的比重為82.38%,其中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不含貼現)為267.29億元,占公司貸款(不含貼現)的比重為94.07%。
數據顯示,2015年末該行在蘇州地區發放的中小微公司貸款中,利率水平高于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為88.42%,其中高于基準利率30%以上的貸款占比為68.56%。
截至2015年末,該行的債券投資余額為202.64億元,其中政府債券投資158.95億元,政府支持債券8.43億元,金融債5.66億元,企業債29.60億元。由此帶來的利息收入為7.06億元,同比增長45.83%。
不過,張家港農商行表示,“企業債券投資占比為14.61%,相對而言,企業債投資存在一定的風險,盡管企業債發行主體多為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大中型企業,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因債券主體的償債能力發生變化,本行債券投資產生損失的可能。”
此外,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是該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度,該行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9222.24萬元,同比增長88.08%。對此,張家港農商行認為,主要是2015年理財業務規模增加,非保本理財業務手續費增加所致。
●紡織業不良貸款率為3.96%
2013年、2014年及2015年,該行利潤總額分別為12.08億元、8.14億元及7.13億元。同時,截至2013年末、2014年末以及2015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3.92億元、5.77億元及7.82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08%、1.51%及1.96%。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5年末,該行公司貸款投向前三大行業分別為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及租賃與商務服務業,相關貸款占公司貸款比例分別為43.43%、16.43%和9.41%,共計69.27%。其中,占比最高的制造業,又以紡織業、金屬制品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所占比例最多,分別占制造業貸款的14.29%、13.01%和7.56%。
“本行制造業貸款比重較高,與本行所處的區域經濟結構密切相關。張家港市制造業發達,不僅擁有一批實力雄厚的大型制造業企業,亦不斷涌現盈利能力強、成長性良好、運作規范的中小微型制造業企業。”張家港農商行表示。
制造業也是該行不良貸款的高發區,截至2015年末,其不良率為3.02%。單就紡織業而言,截至2015年末,紡織業的不良貸款率為3.96%,而2013年末,其不良貸款率才0.27%。也就是說,短短三年時間,紡織業的不良貸款率上升了13.67倍。
對此,該行表示,在注意控制紡織業貸款的規模,紡織業貸款占制造業貸款的比重較低,近三年占制造業貸款的比重分別為16.49%、14.04%及14.2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