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6-06-30 14:57:22
對于寶能提出罷免所有萬科董事、監事的提案,華潤“有異議”,會從有利于公司發展的角度,考慮未來董事會、監事會的改組。
每經編輯 黃博文
每經實習記者 黃博文
6月30日午時,華潤集團發布聲明稱,注意到6月24日萬科的公告,對于寶能提出罷免所有萬科董事、監事的提案“有異議”,并表示華潤會從有利于公司發展的角度,考慮未來董事會、監事會的改組。
在6月27日萬科股東大會結束的晚些時候,深交所晚間曾向華潤及寶能分別下發關注函,要求雙方各自說明是否存在協議或其他安排等形式,以共同擴大所能支配的萬科股份表決權數量的行為或事實,同時須對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說明是否互為一致行動人及其理由。
基于在否決萬科深鐵重組案持有相同立場,且表態相互回應,外界包括萬科中小股東質疑雙方私下“有約定”,甚至成為一致行動人。
無論是出于外界輿論的壓力,還是華潤本來就和寶能“兩條心”,華潤此番表態將寶能推入孤立的境地。
如此以來,萬科股權之爭又成一鍋大亂斗,角力的三方重新洗牌,新一局“三國殺”就此開啟。
華潤到底想干什么?
在6月25日寶能提出罷免案后,據財新網報道,寶能計劃推舉華潤集團助理總經理、華潤置地執行董事吳向東為萬科董事長,寶能實際控制人姚振華為監事長。這一消息隨即得到華潤方面的否認。
細看今日華潤的聲明:“對于寶能提出罷免所有萬科董事、監事的提案‘有異議’,意味著華潤并不同意寶能全部罷免方案,借此洗清與寶能一致行動人的嫌疑。
但是“華潤會從有利于公司發展的角度,考慮未來董事會、監事會的改組”依然明示華潤和萬科管理層暫時沒有達成妥協,華潤謀求第一大股東甚至控股股東的意味很明顯,改組董事會的訴求仍然強烈;但是從有利于公司發展的角度來講,不會那么大動干戈,可能迫使萬科現有董事會某些成員出局,而保留萬科大部分管理層。
因為在否決萬科深鐵重組方案時持有一致立場,華潤和寶能的一致行動人嫌疑遭到外界批評,一些業內大佬頻頻發聲聲援萬科管理層,央企華潤遭遇輿論壓力。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劉姝威發文要求華潤必須公開說明為什么在萬寶股權之爭公開化時沉默不語,而后來華潤與寶能步調一致。
劉姝威指出,萬科企業文化的建立與華潤作為前第一大股東的態度有相當大的關系。現在華潤對萬科管理層的態度與此前有天壤之別。為什么華潤對萬科管理層的態度發生如此變化?華潤應該向公眾說明。
秦朔也在文章中質疑華潤之前長期采取積極不干預的政策,相信職業經理人,但在最近突然轉變為積極干預,而且越來越主動,讓人意外,并表示華潤給人的印象,是要花最小的力氣,維持第一大股東地位,又沒什么戰略。
局勢重回“三國殺”
三方博弈到現在,萬科深鐵重組方案因為華潤和寶能聯手反對,能通過的概率渺茫;寶能提出的罷免萬科所有董事會成員的提案,按流程來講,董事會要開會討論通過后再提交股東大會,今天華潤此番表態也預告了寶能計劃的流產。
一切又似乎回到了原點。
6月27日的股東大會上,王石反復提及和大股東的妥協,并表示“個人去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萬科文化得以傳承”,意味著萬科管理層還有和華潤達成妥協的可能。
至于妥協的代價是什么?雙方會不會出臺新的方案?敏感人物王石去留如何?這一切都是未知。
從現在局勢進展來看,有理由相信角力雙方都沒有預定的劇本。
目前局中各方還在規則的框架內縱橫騰挪,也沒有行政力量介入其中。
不過遵守規則的寶能在罷免案上用力過猛,遭致輿論壓力。中石化前董事長傅成玉就公開表態,指出寶能資金來源部分是保費再加上高杠桿下的債務,也就是倒短資金,且不論短期保險資金投資上市公司是否合規,從其盡快償還短期債務壓力看也必須要通過萬科來盡快變現,因此其很難從萬科長遠發展思考問題,從而迫使萬科偏離長期堅持的公司價值觀。
另外,也有部分機構投資擔憂寶能的資金來源,稱用保險資金以及杠桿資金來控制上市公司從市場制度上值得商榷。“公募基金有持有人大會,萬能險有嗎?基金的投票權需要在投資者的協議中約定,萬能險沒有約定。所以萬能險買股票,是證監會的監管空白,但不等于證監會可以不作為。”
曾經沉默不語的寶能左右了華潤和萬科管理層相爭的天平,如今連番動作又將自己置于危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