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22 00:23:37
據了解,新成立的“中國職業足球聯盟”將取代目前的中國足協職業聯賽理事會執行局,作為與足協平行的一級社團法人組織,單獨承擔職業聯賽的運營管理工作。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江然
◎每經記者 江然
有望讓中國足球邁入“職業時代”的“中國職業足球聯盟”籌備再現最新進展。
6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沈陽宏運俱樂部了解到,“中國職業足球聯盟”準備會議于6月20日在遼寧宏運足球俱樂部召開。作為中超俱樂部的代表之一,遼足俱樂部在會上被推舉為聯盟籌備小組成員。會上各方進一步明確,要努力推進“中國職業足球聯盟”在年內成立。
據了解,新成立的“中國職業足球聯盟”將取代目前的中國足協職業聯賽理事會執行局,作為與足協平行的一級社團法人組織,單獨承擔職業聯賽的運營管理工作。這個全新的聯賽管理機構有望今年掌舵中超。這也意味著,各界喊了多年的“職業聯盟”有望在年內變成現實。
職業聯盟計劃年內成立
一直以來,中國足協在各大聯賽中“管辦一體”廣受爭議。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明確提出中國足協要實現“管辦分離”,與國家體育總局脫鉤,成為純粹的社團法人。這一舉動也被評為中國足球發展史上里程碑般的事件。此后,中國足協改革動作不斷。
今年初,中國足協主席蔡振華提出,將會在今年組建與足協平行的職業聯賽管理機構,打破以往足協對俱樂部“又管又辦”的局面,將聯賽日常的管理工作交還給聯盟。
5月27日,足協在香河成立了“中國職業足球聯盟籌備小組”;6月20日又在沈陽召開聯盟準備會議,包括中超、中甲、中乙共10家俱樂部到場商議。據悉,聯盟內將設中超、中甲、中乙三組,并設立競賽、市場、財務、技術、法務及紀律委員會等一應俱全的部門。
中國足協新聞辦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關于聯盟的籌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具體的方案還在商討之中,“計劃年內成立,也正在努力。目標一定是實現管理和辦賽分離,這也是中國足球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義看來,成立職業聯盟,對于中國足球產業發展是一個有效的舉措,“在成熟的體育產業市場里面,足協的作用其實不太大。聯賽的主體應該是俱樂部,成立職業聯盟,避免了聯賽與足協在財務上的一些糾葛,讓俱樂部有了一個公平公正的平臺。”
何文義表示,如果職業聯盟的機制足夠健全,有助于完善足球產業的價值分配環節,也只有俱樂部最終得到利益,中國的足球產業才可以健康發展。
公開數據顯示,全球足球產業年產值超過5000億美元,占體育產值比重超過40%。按照中國體育產業2萬億元的市場空間計算,足球產業市場規模將在8000億元以上。此次“中國職業足球聯盟”如果順利成立,將取代足協執行局經營這一體量龐大的產業。
具體改革方案未敲定
中國足協成立職業聯盟并非無先例可循,以日本J聯賽為例,日本職業聯盟是聯賽的實際管理者和經營者,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擁有聯賽的轉播權、商品開發等一系列權利。統一經營,也避免了各俱樂部各自為政、分散經營的狀況。
中國足協負責人此前也表示,中國職業聯賽體制改革,要向國外頂級聯賽學習,以加快中超等聯賽市場化的進程。
資深業內人士分析稱,俱樂部在職業聯盟的體系里有話語權,以往足協對俱樂部“既管又辦”,容易在贊助費等問題上產生利益糾葛。如成立職業足球聯盟,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將聯賽的主體地位交還給俱樂部。
足球專家、肆客體育創始人顏強對記者表示,足協改革勢必涉及利益分配,管辦分離要走到怎樣的程度,要看足協有多大的決心。但對中國足球而言,管辦分離、職業化肯定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
何文義也稱,職業聯盟順利成立以后,足協就不再與聯賽的財務、經濟效益掛鉤,更多的成為一個監督角色,只為聯賽定大方向和大原則,具體的管理和運營就由以俱樂部為主體的聯盟來負責。
遼寧沈陽宏運足球俱樂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目前準備會還在進行之中,具體的改革方案還沒有敲定。作為俱樂部而言,自然希望此次改革能夠順利進行,讓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成為體育改革方面的排頭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