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記者觀察:大多數人都這樣做并不意味著就是對的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08 01:16:3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丁舟洋    

◎每經記者 丁舟洋

小時候做錯事被父母教育時,常常把一句話搬出來當擋箭牌,即“別的小朋友都這么做。”長大后才發現,原來這種“大家都這么做,所以我也這么做,所以我這么做沒錯”的“神邏輯”一直存在。

在采訪網絡視頻點擊量刷單的過程中,記者詫異這種數據虛高在行業中的普遍性,更驚訝從業者對這一現象表現出的無所謂。而“大家都這么做”是他們給出的第一個理由。

一位網絡劇導演告訴記者,站在正常人的思維去想,這樣做沒有什么壞處,而且大家都在做,為何不做?

大家都在做,如果你不做的話,說不定還要吃虧。就像一位投資人舉例所說,一部劇和廣告植入方簽了點擊量對賭協議,播出前廣告方先給片方一部分錢,余款視點擊量情況再結算,“結果該劇沒完成點擊量對賭,損失了一大筆收入,后悔得要命,早知道就去買點擊量了。”

大家都這么做,還因為其成本很低,4000萬點擊量300元就能刷出來。雖然有視頻網站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他們有“反刷單”機制,保證自己平臺的數據是真實的,但多位商家都表示正因為視頻網站的默許,才有他們這個“刷點擊量”行業的存在。

如果說商家這樣講是為了銷售產品的話,那么多位片方、投資人也認為視頻網站對點擊量虛高的態度曖昧,又該怎樣解釋?記者追問多家視頻網站內部人士,他們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說不方便評價。

從業者們對刷點擊量現象不以為然的第二個理由,是“這種做法不會對行業造成根本影響,即“騙不到業內人士”。“這么做無非是希望增加曝光度,或者讓數據好看點好拿出去找投資方。事實上很多優秀的內容,投資方不會只看點擊量,用戶的反饋好壞等因素都會成為重要參考。所以,這種行為不會在根本上影響真正有質量的內容獲得觀眾認可。”他們如是說。

不過,這個道理總覺得聽起來怪怪的,因為投資方不輕易被騙到,所以點擊量數據造假也就無所謂。當所有人一起幫忙把一個泡沫越吹越大,一起默認行業的數據規則不透明、不真實時,難道真的對這個產業沒有傷害?

他們還安慰記者,“不必太過擔心,市場來調控,慢慢會好的。”這是刷點擊量無所謂的第三個理由。

誠然,市場的調節是有力的,但市場的手也有失效的時候,利益驅使市場參與者把行業炒得很熱的時候,離泡沫破裂就不遠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亚洲gif动图 | 亚洲女同中文字幕 | 久久给综合久久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乱在线伦视频 | 中文字幕高清色婷婷视频网 | 亚洲精选91福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