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市場

每經網首頁 > 市場 > 正文

消費者利用航延險漏洞賺賠償 險企被逼變相提高理賠門檻

證券日報 2016-05-26 14:36:04

雨季已經悄然到來,飛機延誤頻發季也隨之而至。航班延誤險,已成為不少人乘飛機出行的“必備物品”之一。不過,近期有消費者向反映,部分航延險更改了條款,理賠的門檻悄然升高。不過,理賠門檻案件的提升,與不斷增加的航班延誤險欺詐不無關聯。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雨季已經悄然到來,飛機延誤頻發季也隨之而至。

航班延誤險,已成為不少人乘飛機出行的“必備物品”之一。不過,近期有消費者向《證券日報》記者反映,部分航延險更改了條款,理賠的門檻悄然升高。

不過,理賠門檻案件的提升,與不斷增加的航班延誤險欺詐不無關聯。

理賠條款改變

近日,消費者李小姐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之前她經常通過某款航旅類手機App直接購買機票和航班延誤險,機票金額500元以上,延誤兩個小時可以賠付1000元。不過,近日她發現,理賠的條款卻悄悄發生了變化。

改變的條款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購票時間有要求,必須提前12個小時。另一個,原本是起飛延誤2小時就賠付的條款,變成了“到達延誤2個小時”才賠付。

那么,條款的改變對理賠是否有很大影響呢?

據了解,此前,大部分航延險的理賠門檻為“預計起飛或預計降落時間與實際起飛、降落時間的間隔,以較長的時間計算。”

如今,《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僅以“到達”時間為標準的延誤險逐漸增多。

李小姐表示,這個悄悄改變的條款有點“不劃算”,因為經常會有延誤了的飛機在途中趕上來,導致落地延誤時間不多,從而無法獲得理賠。“起飛前都在機艙里‘悶’了幾個小時,最后卻無法理賠。”李小姐如是說。

那么,類似的事情是否常見?

近日,陳小姐乘坐的我國香港飛往北京的航班,預計起飛時間為13:20,預計到達時間為17:15。飛機起飛時沒有延誤太久,然而,最終的到達時間為16:20,也就是說,飛機比預計到達時間提前了近1個小時。

而另一位朱先生也表示,幾個月前他從德國法蘭克福飛回北京,起飛時飛機延誤了3個小時,最后到達時,飛機只比預計到達時間晚了1個多小時。

這是為什么呢?

國航的空姐張小姐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有時候飛機可能提前離港起飛,例如停止辦登機牌后,乘客很快都上了飛機,機場跑道和空域當時正好空閑,可以提前起飛,而降落順利的話,航班有可能會比預計降落時間提前。 

此外,據她所知,起飛延誤但飛機比預計到達時間提早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途中加速、航線改變、預計降落時間考慮到排隊等情況。

目前北上廣等地的機場越來越擁擠,因此都為飛機起飛預留排隊等候的時間,雖然天上飛行的時間不變,但地面上排隊的時間增加了,所以才會延長計劃時間。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有的時候空中管制有時間限制,比如某一刻這條航線就會被關閉,飛行員需要快速通過等。另外,如果后續航班可能有延誤,也會出現加速的現象。

不過,有起飛延誤在飛行途中“趕上來”的現象,也會有起飛并未延誤,但因各種原因而導致航班到達延誤的現象。不過,一位保險經紀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他們所獲得的數據,航延險改變條款的確可以提高理賠門檻。

航延險糾紛多

航班延誤險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保險產品,自誕生伊始就一直備受關注。

今年“3·15”期間,保監會披露了2月份單月的保險投訴情況,并特別對航班延誤險的投訴情況進行了披露。2016年2月份,涉及航班延誤險的投訴32件,同比增長700%,環比增長68.42%,主要反映保險公司對延誤責任認定不合理、理賠時效慢、理賠材料不合理、理賠金額與宣傳承諾不符等問題。 

近期也有幾位消費者向記者表達了他們對于航延險理賠的不滿。

孟延迪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她此前乘坐過一班從北京飛往攀枝花的航班,航班先在成都經停,然后再飛往攀枝花。因為天氣原因,后段航班在多次嘗試降落失敗后返航,飛機在成都降落后未開機艙又重新排隊。最終,原本應該中午就到的航班,延誤到了晚上六點。

她表示,下飛機后直接是取行李轉盤,沒有看到任何航空公司的柜臺和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因為著急,而且她購買的航延險屬于可以自動理賠,她就直接走出了機場,并未索要任何延誤憑證。但是,事后她查詢理賠信息時卻發現,這架最終延誤了5個多小時的航班,系統里顯示的信息竟僅延誤了15分鐘。仔細核對后她發現,延誤信息只記錄了第一段從北京到成都的航班信息。

另外,大連的王先生也曾向《證券日報》記者投訴,其購買的延誤險在自動理賠過程中出現航班延誤信息與實際延誤時間嚴重不符的情況。

雖然上述兩位消費者在后續都通過與保險公司協商、聯系航空公司開具資料等方式,最終拿到了理賠款。但是,“理賠難”,依舊是不少消費者對于航延險的印象。

日前,樊女士在社交平臺上展示了一次航延險成功理賠的全部過程,在她展示的信息中,光理賠所需提供的資料,就有16份。

延誤險騙保

不過,在消費者抱怨的同時,保險公司和部分銷售航延險的保險經紀公司也在“抱怨”。

此前,已有多家保險公司向《證券日報》表示,有乘客利用自動理賠航延險的系統漏洞,通過“刷單”的方式,“賺取”延誤險的賠償。“一天最多‘賺’了4000多元。”某保險經紀公司的董事長表示。

為了“堵”上這個漏洞,已有保險經紀公司暫時停售此款產品。而另有一些保險公司,則通過后臺數據分析等方式,對于疑似刷單乘客進行監控。而上文提到的航延險規則改變,必須提前12小時購票,也成為規避道德風險的方式之一。

如今,不少銀行的信用卡都附贈了航班延誤險,以高端卡和航空公司的聯名卡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多張信用卡的航班延誤險權益可以疊加使用。

一般而言,信用卡附贈的航班延誤險需要使用此卡支付機票/旅行團的團費,才可以享受這項權益,但也有例外。

比如,某大型銀行的航空公司聯名白金卡,不需要使用此卡購買機票,只要開通并滿足消費條件,即可享受起飛延誤2小時即賠的服務,更方便公司集體購票的“商旅人士”;而另一家銀行的航空公司聯名卡,則附贈航空不便險,同樣不需要使用此卡購買機票。不過,此項權益每年僅可以享受一次。

因此,如果擁有上述兩張信用卡,并使用其他附贈航班延誤險權益的信用卡,在指定的平臺上購買機票和延誤險,等于只付了一份延誤險的保費,卻可疊加四份相關產品。

不過,航班延誤險和旅行不便險/航空不便險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證券日報》記者查看多款產品保險條款后發現,航空延誤險一般為根據延誤時間階梯式理賠,只要航班延誤時間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直接遞交申請,提交相關材料得到理賠。

而旅行不便險則必須要在航班延誤時間達到要求的基礎上,根據限額保險公司賠償在延誤期間發生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包括交通費、餐飲費、住宿費及電話費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每一項費用都必須提供發票。

經常購買航空延誤險,并在去年最高單次獲得3000元理賠的賈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購買延誤險有幾個小“訣竅”。首先,可以關注下此航班的歷史準點率,某些東南沿海地區較易因天氣原因取消航班,可以提前購買延誤險。

此外,他還表示,如果是下午的飛機,應該先關注“前序航班”的情況,而早班飛機則更需要關注目的地的天氣。

責編 張喜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航空延誤險 賠償 險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在线看片亚洲免费 |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野狼 | 亚洲全国免费性爱网站 | 亚洲日韩在线精品视频第二页 | 一级亚洲αv性爱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