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18 19:03:22
這兩天,關于基金子公司收到《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控指標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的消息不脛而走。而這被稱為資管行業大地震、許多基金子公司可能面臨要關門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嚇人呢?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采訪了基金子公司相關人士,來看看他們的解讀。
每經編輯 黃小聰 陸慧婧
每經記者 黃小聰 陸慧婧
這兩天,關于基金子公司收到《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控指標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的消息不脛而走。
而這被稱為資管行業大地震、許多基金子公司可能面臨要關門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嚇人呢?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采訪了基金子公司相關人士,來看看他們的解讀。
子公司牌照變得值錢
理財不二牛注意到,在《規定》中,提及基金管理公司設立子公司,應當具備以自有資金出資,并且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規模不低于200億元等七大條件;以及專戶子公司開展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應滿足凈資本不得低于1億元人民幣等四大風控指標。
一位基金子公司負責人向牛妹表示,“這個條件應該是針對那些準備申請或正在申請子公司牌照的基金公司,已經成立子公司的應該不在這個范圍內,子公司還有存續業務。這個條款可以說是為了防止有些信托公司通過設立基金公司獲得基金子公司業務牌照。”
對此,另一位基金業內人士也表達了相同觀點,他指出,“非貨幣還有股票和債券,債券也容易上量,而且只是對于新機構,老機構影響不大,突出打擊那些把公募當做通道而重點發展子公司套利的機構,本次資本約束更多參考券商的監管。”
“至于說凈資本,這是整個行業的問題,估計大家的缺口普遍都會很大,缺個幾億的資本金也很正常。對于那些出過風險,2016年沒有開展業務的基金子公司受到影響不大。信托一般都是幾個億的注冊資本金,大的都是幾十億元,再看看人家的資產管理規模。基金子公司一季度整個行業的資產管理規模都有9.8萬億元,而我們的注冊資本只有那么一點。考量凈資本要求,在某程度上說也是好事,是對風險的管控。”該負責人進一步指出。
民生加銀資管總經理蔣志翔也認為,“這兩份征求意見稿,實質是監管去通道化和回歸金融本源,對基金子公司牌照長期利好,通過牌照的梳理整合,突出金融機構本質,奠定了基金子公司在大資管時代的行業定位和發展方向。”
不過,雖說從長期看,是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但從短期來看,確實沖擊也是顯而易見。特別是對于一些還未成立資管子公司的基金公司來說,以后想要成立子公司估計就沒那么容易了。
另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就分析道,“對于基金子公司來說,政策收緊對全行業均有沖擊。一個是在現有基礎上,為滿足1個億的最低標準,資本金必須要增加;計提風險準備金會對現有資產規模大的基金公司影響很大;還有就是對于沒有成立資管子公司的基金公司來說,以后再成立資管子公司會非常困難。”
此外,上述基金業內人士也表示,“這要分兩方面看,老的基金子公司關掉不現實,那么多產品,應該是針對新的基金公司,所以現在新的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很難了,老的基金子公司牌照就更加值錢了,但因為現在涉及增加凈資本的問題,也還需要看股東方的實力和意愿。”
除了對新基金公司設立基金子公司存在影響之外,征求意見稿還將影響到基金子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的門檻,根據《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子公司參股股東為自然人的,個人金融資產不得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在境內外資產管理行業從業5年以上。
通道業務或提高收費
除了對基金管理公司和子公司本身的影響,對于目前子公司開展的業務而言,又會帶來哪些轉向呢?
據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了解,在目前基金子公司的業務中,發展最迅猛的應該算是承接銀行等機構的委外業務。南方某基金子公司人士就表示,“我們現在主要是為銀行過來的資金提供多角度服務,這塊業務占公司整個業務量約八成左右。”
而在《規定》和《指引》出來后,某基金公司人士向牛妹分析道,“做通道業務收費低,風險同樣要承擔,還要計提風險準備金,文件是在指引大家以主動管理業務為主。”
雖說如此,但顯然基金子公司也不會放棄這塊業務,對于以后是否會少接或者不接通道業務,該人士進一步說道,“以后估計是提高收費繼續做,因為也沒啥其他業務好做。”
也有基金子公司人士預計,按照征求意見稿,基金子公司現在萬分之五的通道費用,加上人工、稅收成本,未來或提升至千分之一以上。
不過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已經提前意識到通道業務的含金量不高了,一家大型基金子公司市場人士就表示,“基金子公司普遍沒有什么核心競爭力,大多還是通道業務,但是在整個業務來說,銀行委托過來的資金業務占比仍然是最多的業務。我們做的業務也不再是原來的通道業務,也在努力提高技術含量。我們現在也提供一些產品設計等有附加值的業務。”
可以看出,隨著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對于基金子公司而言,也不僅僅是凈資本等硬性指標的比拼,子公司不得不求變的業務方向,才是對子公司提出的更大挑戰。
上述基金公司負責人認為,“監管趨嚴,以前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現在都受到了約束。比如說,大股東增持原來可以做到1:3.5,現在只能是做到1:2等。未來公司肯定會加大對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開拓,這個是對凈資本消耗最低的行業,未來將會努力開拓資本市場和資產證券化。這些征求意見稿,真正實施時應該會有所調整,如果以這個為準,整個行業也都變成通過凈資本金來驅動的行業。”
滬上某基金子公司的人士也說道,“這個征求意見稿可以說是為了去杠桿,管控風險。凈資本這個條件,大家缺口估計都不小,這相當于是將原來基本處于‘裸奔’的基金子公司穿上了衣服。昨天我就和同事說了,未來只要資產證券化業務有錢賺,就要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