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地均GDP不到歐美1/4 國土部定下5年新增建設用地3256萬畝硬約束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15 01:43:46

國土資源部官網本周發布通知,《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已由國土部部務會審議通過,于近日印發。《綱要》劃定了未來5年我國國土資源領域的一系列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例如,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必須保持在18.65億畝以上,嚴控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等。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馮彪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馮彪

國土資源部官網本周發布通知,《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已由國土部部務會審議通過,于近日印發。《綱要》劃定了未來5年我國國土資源領域的一系列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例如,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必須保持在18.65億畝以上,嚴控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等。按照《綱要》,到2020年,我國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將控制在3256萬畝。

《綱要》同時指出,要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綱要》要求,必須創新服務“穩增長”的用地政策。

一位國土資源領域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一方面要通過節約集約的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將土地資源從傳統經濟部門轉移到新經濟部門,這樣才能使土地為“穩增長”服務。

城鎮用地增速遠超人口增幅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資源蘊藏豐富。但《綱要》同時指出,我國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仍較為粗放。具體表現在,“十二五”時期全國城鎮建設用地增長約20%,遠高于同期城鎮人口11%的增幅,地均GDP僅相當于歐美等國的1/4~1/5。

地均GDP就是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的GDP量,能反應土地使用效率。上述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地均GDP遠低于發達國家,其中既有粗放式利用的原因,也有我國經濟結構的原因。工商業用地比農業用地產出的經濟價值高,但是我國農業用地占比高于發達國家,因此地均GDP也就低得多。”

《綱要》把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作為未來5年的目標之一。《綱要》顯示,到2020年,建設用地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降低20%,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力度進一步加大。

《綱要》要求,實行建設用地總量與強度雙控行動。逐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控制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強度。記者注意到,“十二五”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為3925萬畝,《綱要》要求到2020年,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3256萬畝。

另外,《綱要》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適宜穩定利用的耕地保有量為18.65億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在15.6億畝以上。《綱要》要求,“十三五”期間全國適宜穩定利用的耕地保有量要在18.65億畝以上,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在15.46億畝以上,建設占用耕地在2000萬畝左右。

嚴格控制“僵尸企業”土地供應

當前穩定經濟增長,保持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成為政府工作的目標之一。作為未來五年國土資源領域的發展藍圖,《綱要》也從“穩增長”角度提出對用地政策的要求。

《綱要》指出,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圍繞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建設用地審批和供應,保障基礎設施、民生工程、新產業新業態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需求。

上述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穩定經濟增長,從土地角度來看,一方面是要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出。更重要的是,通過調整經濟結構,把有限的土地資源配置給那些有增長潛力的新經濟、新業態。如果那些不能創造價值的‘僵尸企業’占據土地,只能帶來資源浪費。”

《綱要》要求,按照去產能要求,嚴格控制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行業和“僵尸企業”土地供應,制定鼓勵支持政策,引導其退出、轉產和兼并重組。

記者注意到,4月13日,國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竇敬麗也表示,國土部將通過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嚴控新增產能用地,盤活土地資源。目前,已全面暫停受理鋼鐵煤礦行業建設項目用地、用礦審批。

此外,《綱要》提出,支持公共交通設施用地立體綜合開發,落實鐵路建設土地綜合開發政策。積極推進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試點,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用地成本。探索完善負面清單和特許經營條件下的土地供應政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馮彪 國土資源部官網本周發布通知,《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已由國土部部務會審議通過,于近日印發。《綱要》劃定了未來5年我國國土資源領域的一系列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例如,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必須保持在18.65億畝以上,嚴控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等。按照《綱要》,到2020年,我國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將控制在3256萬畝。 《綱要》同時指出,要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綱要》要求,必須創新服務“穩增長”的用地政策。 一位國土資源領域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一方面要通過節約集約的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將土地資源從傳統經濟部門轉移到新經濟部門,這樣才能使土地為“穩增長”服務。 城鎮用地增速遠超人口增幅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資源蘊藏豐富。但《綱要》同時指出,我國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仍較為粗放。具體表現在,“十二五”時期全國城鎮建設用地增長約20%,遠高于同期城鎮人口11%的增幅,地均GDP僅相當于歐美等國的1/4~1/5。 地均GDP就是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的GDP量,能反應土地使用效率。上述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地均GDP遠低于發達國家,其中既有粗放式利用的原因,也有我國經濟結構的原因。工商業用地比農業用地產出的經濟價值高,但是我國農業用地占比高于發達國家,因此地均GDP也就低得多。” 《綱要》把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作為未來5年的目標之一。《綱要》顯示,到2020年,建設用地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降低20%,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力度進一步加大。 《綱要》要求,實行建設用地總量與強度雙控行動。逐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控制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強度。記者注意到,“十二五”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為3925萬畝,《綱要》要求到2020年,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3256萬畝。 另外,《綱要》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適宜穩定利用的耕地保有量為18.65億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在15.6億畝以上。《綱要》要求,“十三五”期間全國適宜穩定利用的耕地保有量要在18.65億畝以上,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在15.46億畝以上,建設占用耕地在2000萬畝左右。 嚴格控制“僵尸企業”土地供應 當前穩定經濟增長,保持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成為政府工作的目標之一。作為未來五年國土資源領域的發展藍圖,《綱要》也從“穩增長”角度提出對用地政策的要求。 《綱要》指出,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圍繞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建設用地審批和供應,保障基礎設施、民生工程、新產業新業態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需求。 上述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穩定經濟增長,從土地角度來看,一方面是要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出。更重要的是,通過調整經濟結構,把有限的土地資源配置給那些有增長潛力的新經濟、新業態。如果那些不能創造價值的‘僵尸企業’占據土地,只能帶來資源浪費。” 《綱要》要求,按照去產能要求,嚴格控制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行業和“僵尸企業”土地供應,制定鼓勵支持政策,引導其退出、轉產和兼并重組。 記者注意到,4月13日,國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竇敬麗也表示,國土部將通過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嚴控新增產能用地,盤活土地資源。目前,已全面暫停受理鋼鐵煤礦行業建設項目用地、用礦審批。 此外,《綱要》提出,支持公共交通設施用地立體綜合開發,落實鐵路建設土地綜合開發政策。積極推進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試點,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用地成本。探索完善負面清單和特許經營條件下的土地供應政策。
5年新增建設用地3256萬畝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本免费线上A∨ | 中文字幕婷婷在线观看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影院 | 在线日韩欧美国产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写真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