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水利部監測2000余眼水井:八成遭污染威脅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11 01:36:11

值得注意的是,IV類水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已經不適合人類飲用,V類水污染就更加嚴重。這也意味著,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脅。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雯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張雯

地下水正遭受污染與超采的雙重威脅。

水利部最近公開的2016年1月《地下水動態月報》(以下簡稱《月報》)顯示,全國地下水普遍“水質較差”。具體來看,水利部于2015年對分布于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區盆地和平原、江漢平原的2103眼地下水水井進行了監測,監測結果顯示:IV類水691個,占32.9%;V類水994個,占47.3%,兩者合計占比為80.2%。

值得注意的是,IV類水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已經不適合人類飲用,V類水污染就更加嚴重。這也意味著,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脅?!对聢蟆愤€顯示,主要污染指標中“三氮”污染情況較重,部分地區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污染。

與此同時,地下水還遭受嚴重的超采威脅。數據顯示,2016年1月,全國主要平原區地下水儲存量比去年同期減少82.4億立方米(約82.4億噸)。

多為淺層地下水

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和松遼等流域,污染和超采正在成為流域內地下水的主要威脅。

在水利部本輪地下水監測中,監測范圍基本涵蓋了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較大、污染較嚴重的地區,監測對象以淺層地下水為主,易受地表或土壤水污染下滲影響,水質評價結果總體較差。

本輪2103眼水井的水質評價結果顯示:無I類水,II至III類水418個,占總數的19.9%;IV類水691個,占32.9%;V類水994個,占47.3%。

其中,主要污染指標除總硬度、錳、鐵和氟化物可能由于水文地質化學背景而監測值偏高外,“三氮”污染情況較重,部分地區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污染。

本輪全國范圍內的監測,正是按照2011年公布的《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的部署,為摸清地下水污染的“家底”,規劃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狀況。

“IV類水已經不適合人類飲用,V類水污染就更加嚴重。實際上,這兩類水都已經不太適合人類接觸。”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監測流域和監測對象看,這個高達80%的數值并不特別令人驚訝。其中出現的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污染,是因為流經城市的淺層地下水,更容易遭受農業面源、工業廢棄物以及垃圾掩埋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淺層地下水的污染,與地表水的污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馬軍指出,“以淺層地下水為主要監測對象的結果,也說明流域內地表水亦存在相應污染。旱季時,淺層地下水會補給地表水;同理,地下水的補給來自地表水。”

污染、超采威脅“水安全”

地下水遭受污染,或產生嚴重的“水安全”問題。

根據此前國土資源部的統計數據,目前全國657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全國范圍內,有近70%的人口飲用地下水。那么高達八成的地下水污染監測結果,會影響居民飲用水的安全嗎?

“一般來說,城市內多采用深層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深層地下水不易遭受污染。”馬軍說,“但還有很多農村地區居民飲用淺層地下水,污染將主要對他們帶來影響。”

值得一提的,除污染問題外,超采也是我國保障“水安全”的一大威脅。

《月報》數據顯示,2016年1月,全國主要平原區地下水儲存量比去年同期減少82.4億立方米,單黃淮海平原就減少了49.2億立方米,其中又以河北地區地下水儲存量減少為首:一年間,河北地區減少了22.1億立方米的地下水。

馬軍表示,“針對地下水的治理,其花費更甚于治理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問題相對復雜,而地下水的超采,還會帶來地縫、塌陷等次生災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本在线亚州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 | 熟女50岁一区二区 | 在线看片亚洲免费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AV在线 | 特级做a爱片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