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26 14:52:57
逼不得已時,各種債務總有暗度陳倉之法,如置換、債轉股。但對還不出的債務進行處理時,一定不能傷及金融信用。如果債轉股各方最后都惦記著把股市作為套現之地,對A股將是致命打擊。
◎每經評論員 葉檀
逼不得已時,各種債務總有暗度陳倉之法,如置換、債轉股。
但對還不出的債務進行處理時,一定不能傷及金融信用。如果債轉股各方最后都惦記著把股市作為套現之地,對A股將是致命打擊。
已經有部分銀行為債轉股進行準備,為繞開法律障礙,可能通過銀行子公司持股或者境外公司持股的方式進行。與2003年剝離不良資產時債轉股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當時的債轉股是由不良資產管理公司承接的。銀行把作為債權的股份讓渡給資產管理公司(AMC),由后者處置,也因此資產管理公司成為某些公司的大股東,AMC致力于運作時獲得收益,至于股權背后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并非AMC的任務。
今年兩會上,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建議,以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主,加大實施企業債轉股政策,安排1萬億到3萬億元債轉股資金,幫助國企、民企解決困難,化解風險。
賴小民似乎還是沿用老辦法,AMC承接不良資產股權,成為無法償債企業的大股東,可1萬億到3萬億資金從哪里籌集呢?銀行不可能支出這筆錢;而如果要用納稅人的錢,那得拿出個說法來。
2003、2004年的債轉股,是銀行將不良資產讓渡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公司的股權。哪些企業可以轉、哪些企業不能轉,哪些股票能轉、轉多少,都有一個市場化決策的過程,以后也相對比較成熟。
如果商業銀行在行政措施推動下進行大規模債轉股,或許會帶來可怕的負面激勵——欠了債的公司只要擴大發行股份就行了,雖然這些股份一錢不值,但資產高估一把,同時稀釋此前的投資者利益,貌似欠賬面可以做平。以后這些欠錢公司會不會拍著胸脯說“要錢沒有,要股一把”呢?實際上一些不斷增發的公司已經開始這么做了,因為他們可以做到發股零成本,通過市值運作在市場圈錢。
債轉股后,一些爛公司減輕了負債,說不定打著恢復生產的旗號借入更多的債務,反正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可以轉股。
銀行關注類貸款、不良貸款數量不小,債轉股又提上了議事日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來連續第10個季度上升,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不良貸款余額連續16個季度增多。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67%,不良貸款余額已達12744億元,較2014年末增長51.25%。
評級機構穆迪3月份已對此表示擔憂:如果企業本身質量不錯、主要問題是資本結構杠桿過高,那么進行債轉股的話對商業銀行有利。銀行可以主導公司、可以主導并購重組。但如果企業本身已失去生存能力,商業銀行參與債轉股將承擔更高的成本。在轉股之后,現有股東權益被攤薄但并未退出,同時銀行喪失其優先受償地位。銀行得到的好處是,延遲確認信貸減值損失,但不得不因為風險權重提升而提高資本充足率水平。也就是說,銀行確認壞賬可以延后了,但這樣恐怕跟暮四朝三的猴子們沒有什么區別。
假設銀行把千億不良資產債轉股,不上市沒交易的股票沒有價值,銀行相當于拿了一堆廢紙,最好的辦法是想辦法上市套現。現在各地方政府把資產證券化率作為國企改革的一大成果,以后作為大股東的銀行又要催企業上市。
如果繼續由AMC持有股權,AMC不會白效力。賴小民建議,應支持AMC在A股上市募集資金,理由很充分:一是能夠以較低成本持續籌集大量資本,不斷擴大不良資產處置規模;二是可將股票作為工具進行并購重組,進一步培育和發展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不良資產處置競爭優勢和實力,增強風險化解能力。
債轉股是為了要減少壞賬損失,不過若要上市套現必須考慮市場的感受,畢竟場外市場包括新三板都沒有這個容量,而我們也不能總指望A股的胸懷像大海一樣寬廣。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