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06 00:56:29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上市藥企將目光瞄準輔助生殖市場。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記者 鄢銀嬋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上市藥企將目光瞄準輔助生殖市場。
近日,重慶市衛生計生委發布《重慶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2015-2020年),稱到2020年,重慶將在現有6家輔助生殖技術機構基礎上,再新增3家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除了地方政府,不少藥企也對該市場抱有熱情。據公開報道,近期天士力聯合太安堂所發布的戰略規劃中,便包括“收購基因檢測相關公司、民營醫院等打通生殖健康產業鏈上下游”等內容。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13年初,原衛生部(現國家衛生計生委)在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時,便明令暫緩審批新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此后各地幾乎均未新增輔助生殖機構。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重慶公開透露未來在輔助生殖機構方面的規劃,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未來輔助生殖機構的牌照難題將迎刃而解。
資質審批或重啟
有跡象顯示,暫緩審批的輔助生殖機構未來可能會放量增長。
1月4日,在重慶舉行的全國生殖健康咨詢專項能力培訓班上,重慶市衛生計生委發布了《重慶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2015-2020年),稱目前重慶約有30萬不孕婦女,其中約7.5萬可能需要借助輔助生殖技術,而現有的輔助生殖機構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規劃到2020年再新增3家輔助生殖機構。
“現在不育不孕發生率不斷增長,按照前兩年的研報估算,這個市場的規模在1200億元左右,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行后,市場的空間還會進一步擴大。”醫藥行業分析師甘翔表示。
據重慶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國內輔助生殖市場空間巨大,一線城市試管嬰兒手術平均需排隊半年以上,處于嚴重供不應求狀態;國泰君安發布的一份研報也顯示,根據測算,目前我國經批準的輔助生殖機構每年能完成不孕不育診例尚不到20萬,而不孕不育患者數量在4000萬,差距非常懸殊。
但要注意的是,盡管輔助生殖市場空間巨大,牌照難取卻也是業界所公認的,不過這一現象未來可能會有所改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國家衛生計生委官網了解到,截至2012年底,我國獲得輔助生殖資質的機構共356家;同時,近3年來,大多地方政府均未新增審批輔助生殖機構。在可查公開資料中,重慶此次表態在地方政府中商屬首例。
“輔助生殖治療市場較為散亂,以前市場存在諸多亂象。”一位業內人士告知記者。在原衛生部2013年發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解讀”一文中,也曾表示該領域存在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違規開展輔助生殖活動,一些未取得輔助生殖技術準入資質的機構和個人非法開展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等問題,并要求各地政府在整治期間暫緩審批新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重慶明確出臺輔助生殖機構發展規劃,說明地方政府新審批輔助生殖機構的閘門可能會再次開啟,困擾市場的牌照問題則會迎刃而解。
企業搶灘布局
事實上,不僅是地方政府,以上市藥企為代表的企業對輔助生殖市場抱有更大的熱情。
2015年11月底,太安堂宣布將與天士力開展戰略合作,根據其所發布的合作方案,打通生殖健康產業鏈上下游無疑是一大亮點。具體內容包括收購基因檢測相關公司、收購民營醫院,而布局民營醫院主要的一大功能就是開展試管嬰兒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太安堂并非首個對試管嬰兒感興趣的上市公司。早在2013年初,通策醫療便公告與重慶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重慶波恩生殖醫院,預計2013年底取得IVF (試管嬰兒)牌照,不過由于國家暫緩審批未能如愿。在2015年半年報中,公司表示該家醫院尚未完成工商注冊。
除了上市公司爭搶布局輔助生殖市場,部分企業還瞄上了生殖健康服務類市場。公開資料顯示,貝貝殼等助孕類APP也表示將與大型醫院建立備孕中心,此外還有意籌建輔助生殖研究院,搶奪市場。
“目前國內做一次試管嬰兒單價在3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僅試管嬰兒潛在市場規模就在數百億元。”甘翔認為,輔助生殖市場之所以如此受追捧,除了其潛在的市場空間外,高毛利率也是一大誘因。
據了解,輔助生殖業務成本相對較低,毛利率可高達50%以上,在目前醫藥企業利潤日益收緊的大環境下,無疑頗具吸引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