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12-29 20:25:29
與A股的我行我素相比,外圍市場對港股的影響相對較強。作為新興市場中最為敏感的股市,港股往往會對外圍市場的風吹草動迅速反應。
每經編輯 杜宇
風向一:美國一加息,港股就發抖?
與A股的我行我素相比,外圍市場對港股的影響相對較強。作為新興市場中最為敏感的股市,港股往往會對外圍市場的風吹草動迅速反應。
在2016年,最能牽動港股市場的海外因素,莫過于美國加息。美國加息究竟會怎樣影響港股?多位市場人士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美國加息造成的影響較為復雜,不能一概而論。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認為,港股走勢與新興市場整體走勢較為一致,在美國加息的情況下,新興市場資金有流出的態勢,這種現象自2014年第四季度美國退出量寬就已經開始。如今美國在2015年底的加息,對于新興市場的整體資金流將帶來不利影響,對港股的影響也偏負面。
招商證券研報則認為,美聯儲首次加息對港股影響不大,更多取決于后續加息節奏和幅度。但聯系匯率導致香港實際利率將跟隨聯邦基金利率升高,港股估值存在下行壓力。
國元證券分析師張浩涵則樂觀得多,他認為,由于聯系匯率制度,香港市場可被視作美元資產區,因而美聯儲加息預期及美元進入強勢周期預期,對港股市場存在有利的一面。數月來,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香港并未見資金大規模流出,金管局反而多次向市場注資。香港的國際資本流動方向與一些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動方向完全相反,這至少說明在美元加息預期背景下,香港市場目前至少在資金供應方面無憂。
風向二:經濟調結構,從何話投資?
港股市場中,目前內地企業市值占比超過六成,成交金額占比超過七成,內地企業已成為港股市場的主體。因此,內地經濟形勢及內地企業素質,對于港股走勢有著決定性影響。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資深市場人士更關注的并不是GDP等數據,而是內地經濟的結構。
葉尚志表示,未來5年我國平均GDP增長不會低于6.5%,因此內地正在進行的“調結構”,是更重要的觀察對象。“由于舊有經濟模式較為粗放,以第三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能否補上缺口,就成了未來最大的變量。在調結構完成之前,這將會是我們觀察的重點,現階段宜保持謹慎態度。”葉尚志說。
張浩涵也認為,更看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和增長結構的變化。即便經濟增速下降,中國仍是增速最快的大經濟體,這種比較優勢是可以長期存在的。而國家改革的推進,將利于內地企業基本面的改善。“隨著時間推移,投資者將會發現港股當前估值與國家未來經濟現實之間存在巨大的預期差,有望進行強烈修正,從而推動港股估值修復及進一步提升。”
華富嘉洛證券投資部業務總裁陳倪麟也看好內地和香港兩地股市,在他看來,在全球資金仍將泛濫的背景下,經濟增長保持在6%以上的中國,仍是亞太地區最具經濟增長及投資前景的地區。
風向三:人民幣波動,錢流向何處?
2015年中國金融市場頗為熱鬧,除了證券市場外,人民幣匯率也出現了許久未見的大幅貶值。那么,2016年人民幣匯率若再次出現較大波動,會怎樣影響市場走勢?
葉尚志表示,目前人民幣的走勢只能作為外資流向的參考。“對于老牌的全球流通貨幣發行國而言,本幣貶值對于金融市場利好,比如日元貶值后股市向好。人民幣雖已經納入SDR,但其貶值并未帶來類似效應,主要是因為人民幣還未成為普遍性儲備貨幣,而這需要時間。”張浩涵認為,從供需出發,可以從中國制造業成本上升引起的外資原始投資及累積利潤的轉移(人民幣需求減少)、內地居民和企業對外投資規模加大(人民幣需求減少)、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外部對人民幣的吸納(人民幣需求增加)等多個因素看,2016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加大是自然而然的,但程度如何也取決于央行對于匯率穩定的看法和能力。
“只要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維持在市場預期內,對港股就不會有太大影響,但若人民幣出現持續貶值或此類預期,將意味著港股投資者持有的內地資產價值下降,這會壓制港股估值。”張浩涵表示。
風向四:深港通通車,大時代開啟?
說到2016年的港股投資,就不能不說深港通。深港通是繼滬港通之后的大事件。
近日,內地和香港監管層頻頻吹風“深港通開啟只是時間問題”;更有券商預期,深港通推出的最近時間就在2016年一、二季度,具體時間可能很快就會公布。
回想滬港通從吹風到開通的2014年,正逢A股迎來牛市,港股也迎來了一波大行情。隨后風云突變,兩地市場雙雙下挫,截至2015年末,基本均跌回原形。
那么,推出深港通的影響會不一樣嗎?
張浩涵認為,參照滬港通,可以預料深港通不會對港股有太大影響,兩地市場仍將按自己的固有軌道運行。“但可以預期,部分中小市值的優質內地企業港股,還是會吸引一部分熟悉這些企業的內地資金。”
葉尚志對記者表示,參考滬港通,深港通推出的消息必然也會刺激市場產生波動。深港通對于港股市場同樣是正面影響,原因是增加了資金互流互通的渠道。“當然,最終資金究竟來不來,還要看其他因素。”
風向五:AH股價差大,會否有改觀?
在滬港通開通初期,不少分析人士認為,AH股價差有望縮小。不過,滬港通開通一年之后,AH差價反而比開通之時擴大近40%。滬港通在2014年11月17日開通,當時的AH溢價指數為102.14,兩地市場價差并不明顯。但到了2015年11月16日,AH溢價指數為141.74,換言之,A股整體比H股貴了四成。
“深港通若開通,可能會讓在香港上市、較內地同業估值較低的科技及媒體股受惠,就像當年滬港通開通后‘港A股’一度成為被炒作對象一樣。但深港通未必有助于收窄AH價差。”岑智勇說。
張浩涵的觀點是,像滬港通一樣,深港通也不會對A+H股價差現象有多大影響。他表示,由于AH股同股同權,那么從現金流貼現決定資產價值進而影響價格的角度,能解釋AH股價差的唯一因素,就是兩地投資者用來衡量資產價值(格)的貼現率不同,而其核心是投資必要收益率。粗略地說,必要收益率由真實利率、通貨膨脹率以及違約風險溢價、信用風險溢價、流動性風險溢價、無公司控制權風險溢價等眾多風險溢價因素構成,由于兩地的這些因素不同,尤其是由于投資者結構不同造成的兩地投資者在風險偏好上差異巨大,因而,在資產和資金仍不能自由流動進而不存在通暢套利機制的情況下,兩地估值方式難以趨同,因此A+H股價差仍將長期存在。
風向六:估值一低再低,風何時會來?
可能不少讀者會認為,2016年的港股投資危多于機。不過,港股的低估值有目共睹,這為未來的行情提供了一定的安全墊。葉尚志表示,2016年港股應該還是個走勢反復的市場,但整體重心有望上移。
張浩涵認為,港股估值上的巨大優勢,對全球配置資產的資金有極大吸引力,除非有預期之外的特大利空因素,否則港股難以持續運行在估值低位。
以年線(250天均線)為重心指標來觀察,恒生指數重心呈上移趨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港股重心上移是在美國次債危機、歐債危機、世界經濟再平衡、國內經濟調整轉型、市場對世界經濟前景持悲觀預期等多種內外部不利因素壓制下完成的,那么在不利因素減少或程度減輕的2016年,如果沒有較大的黑天鵝事件發生,港股重心上移是自然而然的。”張浩涵稱。
他還表示,從縱向估值角度看,恒指處于歷史上第五個大的估值底部區域,2015年底,恒生指數市盈率已不到9倍,各分類估值均顯著低于30多年來的歷史均值(PE14.41)和中位數(PE14.09),也低于全球主要市場。在2015年4月,恒指試圖脫離該底部但失敗,目前,恒指在這個估值底部區域已持續運行超過50個月,遠遠超過此前任何一個估值底部持續的時間。從歷史看,恒指被長期壓制在估值底部后,隨之而來的都是長周期牛市。
風向七:熱點行業多,科技加環保?
既然港股重心有望上移,那么,哪些行業更有希望跑贏大市?哪些板塊值得投資者多加一份關注?
說到港股中的優質標的,科技股當之無愧。招商證券研報顯示,2016年的互聯網行業,平臺及龍頭公司的護城河變得更寬更深,而港股中有不少這樣的優質企業,比如騰訊、金山軟件、網龍等。
電子元器件也受到一些業內人士的關注,華富嘉洛證券投資部業務總裁陳倪麟對記者表示,投資者可以留意手機零件板塊,由于近年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有放緩的跡象,生產商均開始將產品性能升級,以重新吸引消費者。于港股上市的多只手機零件股如瑞聲科技、高偉電子等,相信可以受惠于這一輪智能手機升級潮。
環保無疑也是“風口”上的行業。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美麗中國”概念無疑是最值得期待的亮點。“十三五”規劃把綠色發展列入五大發展理念,并首次提出“最嚴格的環保制度”和“美麗中國”概念。
安信國際研報稱,可以期待節能環保行業將繼續在下一個5年保持高速發展。
在子行業中,首推工業危廢處理處置行業,其次看好垃圾焚燒行業空間釋放,關注農村環保和節能行業的動態。危廢處理龍頭新宇國際、專注焚燒的國企綠色動力等都值得關注。而在港股中,環保相關的個股還有很多,且不少估值低廉,值得挖掘。
風向八:消費與金融,防守哪家強?
就港股投資而言,大消費類的白馬股一直為海內外投資者所鐘愛,這一點在2016年想必也不會被改變。葉尚志認為,除了科技股外,另兩個有望得到資金青睞的板塊,一是金融改革,二是醫藥行業。“醫藥行業近年來進入整合期,重新成為龍頭的一些個股值得關注。”葉尚志說,“據了解,外資正在配置大醫藥板塊,在存量資金的市場中,醫藥行業的防守性很強。”
而大金融則得到了業內人士幾乎眾口一詞的推薦。葉尚志認為金融改革已經沒有回頭路,與此相關的個股有望受益,特別是保險行業值得關注,首推中國平安。
張浩涵則看好金融與地產行業,在細分行業中尤其看好內資保險股,如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等。“從業務角度來看,隨著內地保險意識的提高,行業景氣度將持續;從資產和負債角度看,在內地利率下行趨勢下,負債端獲得保單的成本會下降,資產端長久期的債券類資產價值會上升,持有的權益類資產也會受益于利率下行,此外,放開新增險種等政策對保險行業有利。”張浩涵說。
陳倪麟則推薦中資券商股,如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中國銀河等。他表示,只要金融市場恢復穩定,國家仍將持續進行金融改革,加快人民幣和A股市場與國際接軌,中長期而言會利好A股及券商的發展,因此對A股有信心的投資者可考慮繼續吸納券商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