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29 19:30:11
12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央行獲悉,從2016年起,央行將現有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 以下簡稱MPA)。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萬敏
每經記者 萬敏
12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央行獲悉,從2016年起,央行將現有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 以下簡稱MPA)。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央行稱,2011年以來實施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在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促進貨幣信貸平穩增長、維護金融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MPA體系既保持了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連續性、穩定性,又有以下改進:一是MPA體系更為全面、系統,重點考慮資本和杠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七大方面,通過綜合評估加強逆周期調節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
二是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是評估體系的核心,資本水平是金融機構增強損失吸收能力的重要途徑,資產擴張受資本約束的要求必須堅持,這是對原有合意貸款管理模式的繼承。
三是從以往的關注狹義貸款轉向廣義信貸,將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等納入其中,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減少各類騰挪資產、規避信貸調控的做法。
四是利率定價行為是重要考察方面,以促進金融機構提高自主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約束非理性定價行為,避免惡性競爭,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有利于降低融資成本。
五是MPA體系更加靈活、有彈性,按每季度的數據進行事后評估,同時按月進行事中事后監測和引導,在操作上更多地發揮了金融機構自身和自律機制的自我約束作用。
六是MPA體系既借鑒國際經驗,又考慮了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結構調整任務重等現實情況,有利于促進金融改革和結構調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