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遭遇流量劫持,互聯網公司比你我更著急!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27 16:26:27

今日頭條方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近三周,流量劫持的投訴占總投訴量的比例達到了50%以上”,而此前只有15%的投訴量,“這是非常嚴重的情況了,忍無可忍了,百般無奈我們才被迫抱團發聲。”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記者 吳林靜

小心,有人正在“偷”你的流量!

上網時,你本想打開A網站,卻被跳轉到B網站,或者不停彈出莫名其妙的C網站,不一定是手機中病毒,還有可能是流量被半道“劫持”了。

不過,面對流量劫持這件事,互聯網公司會比我們更著急。

今日頭條:忍無可忍,被迫抱團發聲

這個周末,今日頭條、騰訊、小米等六家科技公司跟“流量劫持”這個行業“頑疾”杠上了,六家發表聯合聲明,共同呼吁有關運營商嚴格打擊流量劫持問題,并稱無論是域名劫持還是數據劫持,“放任流量劫持,會導致擾亂市場秩序、損害用戶利益以及傳播詐騙、色情等低俗甚至嚴重違法信息的惡果”。

流量劫持,是一種互聯網技術,指的是利用各種惡意軟件修改瀏覽器、鎖定主頁或不停彈出新窗口,強制用戶訪問某些網站,從而造成用戶流量損失,甚至還有泄密的危險。

其實,這和通常所說的“偷流量”并不是一回事,不同于APP后臺偷跑數據,而是在你不知覺的情況下改變你的訪問目的地。這被不少人當做謀利甚至盜密的手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到,就在11月,上海判決了中國內地首起流量劫持刑案。據媒體報道,兩名被告租賃多臺服務器,使用惡意代碼修改互聯網用戶路由器的DNS設置,進而使用戶登錄“2345.com”等導航網站時,跳轉至其設置的“5w.com”導航網站。兩人再將獲取的互聯網用戶流量出售給“5w.com”導航網站所有者。僅一年時間,兩名被告違法所得高達75.5萬元。

雖有殺雞,卻難見儆猴之效。接下來這一個月,據此次聯合聲明方之一的今日頭條的說法,“流量劫持越來越嚴重”。今日頭條方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近三周,流量劫持的投訴占總投訴量的比例達到了50%以上”,而此前只有15%的投訴量,“這是非常嚴重的情況了,忍無可忍了,百般無奈我們才被迫抱團發聲。”

企業損失:互聯網公司流量、用戶被轉移

事實上,“‘流量劫持’是被人惡意利用了”。據融合網主編、三網融合專家吳純勇介紹,這項技術此前是用來改善用戶體驗的,比如在DNS或者路由器上進行設計和調整,通過改變用戶實際訪問,更便捷體驗更好地獲取同樣信息,只是現在技術的使用被異化了,“成了一把雙刃劍”。

業內人士分析,比如域名劫持,在用戶端彈出色情或者詐騙信息,不只是用戶的流量遭受損失,這些劫持流量的人做彈窗都不在監管范圍里,“如果彈出一些違法信息,后果可能是非常嚴重的”。

流量被半路偷走,大量用戶也被轉移,在搶用戶、拼流量的“眼球效應時代”,這更給互聯網公司帶來了損失。吳純勇介紹,比如A公司打了廣告,被惡意篡改后,用戶打開時卻跳轉到B公司的產品介紹,影響流量的導入,由此影響企業收入。

此次六家公司發布聯合聲明,就明確表示,希望“運營商作為直接的責任人,應該幫助我們把這個毒瘤鏟除”。

但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技術使用的改變,不僅僅是得運營商來嚴格打擊,而是需要從內容提供商、運營提供商、設備提供商等整個產業鏈進行抵御。

吳純勇進一步說明,比如路由器、DNS等服務器提供商,正是對抗“流量劫持”的關鍵一環,“需要他們自己提高技術,抵御惡意篡改和技術突破,達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效果”。

與此同時,吳純勇還呼吁,有了全產業鏈的配合,還需要從法律、制度更高層面上統一監管。此前對于流量劫持行為,只是公司民事起訴索賠,并沒被定義為犯罪,被不少人當做謀利手段,“上海11月的判決就開了個好頭,首次在司法層面上將流量劫持認定為刑事犯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流量劫持 聯合聲明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 |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 |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站z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