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27 13:48:18
邵寧認為,大企業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利用資本市場,通過資產證券化形成公眾公司,而且這個方向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可能也是如此。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恒
每經記者 周恒
昨日(12月26日),首屆中國西部新金融論壇在成都召開。論壇中,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邵寧、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改組局局長李冰、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等重量級嘉賓出席,并就宏觀經濟、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等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邵寧認為,國企改革管資本不難,難在把資產轉變為資本的過程,前些年各級政府和國有企業大力度改革就是為管資本創造條件。郭克莎表示,美聯儲加息給復蘇艱難的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外部環境對我們來說仍然是一種挑戰。國內金融改革必須進一步搞活金融的微觀基礎,金融改革第一個方面就是要加快民營金融企業的發展。
通過資產證券化形成公眾公司
今年,新一輪國企改革方案出爐,各界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國企改革充滿了期待。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改組局局長李冰指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已經印發,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以管資本為主,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支持企業依法合規通過證券交易、產權交易等資本市場,以市場供求價格處置企業資產,實現國有資產形態轉換。
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邵寧看來,從改革的角度看,管資本不難,難在把資產轉變為資本的過程,前些年,各級政府和國有企業進行了力度很大的改革,關閉破產、調整重組,改革體制機制,分離半社會職能,都是為管資本創造條件。過去幾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被理解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方向。
邵寧認為,大企業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利用資本市場,通過資產證券化形成公眾公司,而且這個方向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可能也是如此。中國的民營企業目前主要是家族企業,優秀家族企業也會通過資本市場逐步實現公眾化,國有企業以純國有的形態為起點,民營企業以家族企業的形態為起點,通過資本市場在公眾公司的方向上,最終實現殊途同歸,這很可能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大趨勢。
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要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董事會建設,解決一些企業董事會形同虛設、“一把手”說了算的問題。邵寧表示,個人所掌握的信息量有限,且會受到情緒的左右,因此“一把手”個人決策風險就會比較大,可能會出現一些重大的決策失誤。前幾年中央企業出現的重大決策失誤,真正的體制根源實際都在于“一把手”的個人決策。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改變董事會結構,國資委外派董事進入董事會,并且占多數。
經濟形勢倒逼金融改革
12月17日,美聯儲正式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0.25個百分點,美聯儲時隔近10年后首次加息備受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認為,美聯儲拉開加息周期的序幕,給復蘇艱難的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而且這個因素將會持續幾年時間。未來兩到三年,幾種趨勢難以避免,比如說國際金融的階段性動蕩,美聯儲加息才幾天,就有兩三個國家出現匯率貶值40%到45%,世界經濟會出現明顯的分化,一部分國家的經濟本來在復蘇當中,會因此走回頭路,受金融動蕩的影響被迫加息,以抑制經濟增長來換取金融市場的穩定。
在郭克莎看來,由于美元強勢,世界經濟低靡,大宗商品將持續低位徘徊。未來兩到三年,整個國際形勢對我國的外貿進出口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壓力。以歐元區、日本為主的發達經濟體和其他多數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難以較快復蘇,外部環境對我們來說仍然是一種挑戰。
郭克莎認為,目前受工業部門和房地產部門投資下滑影響,我國經濟增速壓力較大,同時這種壓力將最終轉化為財務和金融的壓力,所以下一步金融改革會被整個經濟形勢倒逼著走,同時也會使金融改革的重點更加明確。第一,必須要進一步搞活金融的微觀基礎,金融改革第一個方面就是要加快民營金融企業的發展,特別是民營銀行以及民營證券、保險包括信托和基金,使微觀金融活起來,真正能夠支持實體經濟。第二,信貸資產證券化也是金融改革的方向和重點,局部地方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可能引發金融風險,加快證券化是比較有效地緩解這種金融風險的一個出路。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表示,金融體制改革降成本,主要是降融資成本,要降信貸成本,就要改革銀行體制,放開民營銀行,讓更多的銀行參與到競爭中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